近日,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好醫生”)發布重大人事變更公告稱,由于王濤個人原因,董事會決定免去其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職務,一同被免去職務的還有聯席公司秘書林源。
幾乎在同一時間,針對被免職一事,王濤在朋友圈回應表示:“經本人提出,董事會批準,我將不再擔任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和CEO職務。” 接替王濤的是平安醫保科技聯席董事長兼CEO方蔚豪。
官網資料顯示,王濤于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被譽為“中國軟件運營應用之父”,是馬云早期“五虎將”之一。2013年,王濤受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之邀加入平安集團,于2014年8月創立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好醫生在中國的經營實體)并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8年5月,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王濤離職后,其個人與公司措辭較微妙,以及其近半年來高管頻繁變動,應該是高管團隊與資方產生了巨大的矛盾。”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對時間財經表示,出現上述問題可能有多個原因,“一是資方和現在管理團隊決策方向不太一致,其次可能與薪酬激勵有關。平安好醫生不是創始人或出資人成長起來的管理團隊,它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此種環境下激勵非常重要,尤其隨著其市值突破千億關口,對應的薪酬激勵恐怕有較大的差距。”
就在一個月前的4月15日,平安好醫生逆市收漲4.43%,市值達到1005.92億港元。當天,王濤曾在社交網站感慨“千億夢想,真的實現了”。3月中下旬以來,平安好醫生股價大漲,從3月23日的60港元一路飆升至4月22日最高點的123.3港元。不過,或受人事變動影響,5月18日公司一度跌10%,當日收盤跌幅收窄至8.46%,報價102.8港元,總市值1097億港元(合1006億元)。
“個人認為隨著疫情緩解,平安好醫生的股價會承受較大壓力,其業務模式雖然清晰,但并沒有明顯處于‘風口’的產品。”互聯網分析師唐欣對時間財經表示。
據平安好醫生此前發布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增長51.8%至50.65億元,但年內虧損仍達7.34億元,其中,應占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虧損上漲539.7%,綜合毛利率下降4.2%。此外,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安保險通過安鑫間接持有平安好醫生41.31%股權,為大股東。作為職業經理人,王濤只持有0.46%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王濤是平安好醫生近半年來離職的第五位高管。去年11月29日和12月30日,兩名非執行董事李源祥和羅肇華先后宣布辭職。隨后的2020年2月28日,非執行董事竇文偉和王文君也提出辭職。此次王濤離職后,上市初的董事會成員僅余姚波和蔡方方兩名老成員。
針對上述王濤等多位高管辭任原因等,時間財經多次致電平安好醫生,并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均未獲回復。
抄襲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好醫生在換帥之際,還陷入“抄襲風波”。5月8日,平安好醫生宣布上線“健康衛士”產品5G心腦監護平臺,主打功能是心梗、腦梗的提前預警。
5月9日,北京雪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雪揚科技”)召開新聞發布會,指責平安好醫生新推出的“健康衛士”產品抄襲雪揚科技旗下“安頓”產品,并索賠5000萬元。
當日下午,認證為雪揚科技CEO馬劍飛的用戶在微博發文稱,“2019年10月以來,平安好醫生以合作名義,獲得公司核心產品‘安頓預警手表’的技術文件和宣傳素材;5月8日,平安好醫生上線了一款相似的智能手表,宣傳圖文也高度雷同。如“器官圖中的‘脊椎’,正確表達應該是‘脊柱’,結果平安好醫生照單全抄。”
據馬劍飛發布信息顯示,2019年10月,平安好醫生首席創新官陳衛俊的好友陳志剛,與雪揚科技簽署平安好醫生平臺銷售的大渠道協議,同年11月,陳衛俊、余紅艷(平安好醫生相關產品負責人)赴雪揚科技交流。11月8日,余紅艷以“為了更好地向平安好醫生的老板們匯報”為由,要雪揚科技提供技術原理,馬劍飛按其要求發去了相關版本文件。
不過,據環球網報道,“健康衛士”App已于5月11日晚緊急強制更新,修改了與安頓相似的部分視覺和圖標。時間財經于5月18日下載了平安好醫生“健康衛士”App,打開其App更新記錄顯示兩周前進行了5.6.1版本的更新,更新內容中包含整體視覺優化一項。4周前,該App版本僅為1.0.0。5月13日,雪揚科技表示相關訴訟已立案。
圖源:馬劍飛新浪微博截圖
無獨有偶,5月12日,針對另一起商標侵權案,平安好醫生運營主體平安健康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消費者報》第三版刊登致歉聲明,向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道歉。
2018年4月24日,在平安好醫生上市前夕,四川好醫生聲明表示平安好醫生未經授權擅用“好醫生”商標,并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訴狀,隨后雙方打響商標戰。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20年4月15日一份文書顯示,2019年3月一審判決要求平安好醫生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四川好醫生公司300萬元。隨后,雙方均不服提起上訴。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二審最新結果顯示,該案以維持原判落地。2020年5月12日,平安好醫生在公開平臺刊登致歉。
虧損37億元
與此同時,平安好醫生的虧損仍在持續。據公告資料,2015年至2019年,其歷年營收分別為2.79億元、6.01億元、18.68億元、33.38億元、50.65億元,年度凈虧損則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7.34億元。也就是說,自2015年后,平安好醫生累計凈虧損額已超過37億元。
持續虧損背后,是平安好醫生居高不下的獲客成本。2017年、2018年、2019年,平安好醫生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為7.24億元、12.38億元、12.06億元,三年累計支出超過31億元。而在2018年上漲71.2%后,2019年并未有明顯下降。
針對營收持續增長,但持續無法扭虧為盈,王濤曾在2019年中公開表示,“扭虧為盈不難,管理層現在更關心流量變現能力”。從最新披露的2019年財報看,平安好醫生去年平均付費轉化率為4%,較去年同期的3.6%提升0.4個百分點。年報中也提及“如何將醫生的在線醫療服務變現,是我們思考的另一個課題。”
此外,與平安集團的關聯交易,也是平安好醫生一直都繞不過去的話題,在王濤任職期間,平安好醫生也未能脫離平安集團的“輸血”。據《財經》雜志報道,平安好醫生的注冊用戶中,約49.5%來自于平安集團,其健康商城內的企業客戶采購,也以平安集團采購居多。
2019年年報也顯示,在關聯方的重大交易中,向平安好醫生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達15家,其中12家公司直接冠以“平安”的名頭,前五名分別為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平安養老險,這五大“平安系”客戶貢獻的收入占總收入的39.7%。
此外,這15家購買平安好醫生產品和服務的關聯方,交易量為22.48億元,遠超2018年的12.84億元。其中,與平安壽險的交易量達14.38億元,約是2018年的兩倍;與平安銀行的交易量約9000萬元,比2018年增長141%。財報也顯示,公司大約90%的賬齡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來源于關聯方。(北京時間財經 武竹一)
深陷侵權、抄襲風波的平安好醫生宣布換帥。5月15日晚間,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平安好醫生,01833 HK)發布公告稱,由于王濤個人原更多
2020-05-18 09:02:225月15日,平安好醫生公告稱,由于王濤先生的個人原因,董事會決定其不再繼續出任本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決定自2020年5月更多
2020-05-26 13: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