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要聞 >
芯原股份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0-05-18 08:39:35

5月21日,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原股份”)首發上會。芯原股份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主承銷商為招商證券,聯席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芯原股份計劃公開發行不低于4831.93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00%。芯原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7.90億元,分別用于智慧可穿戴設備的IP應用方案和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智慧汽車的IP應用方案和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的IP應用方案和芯片定制平臺、智慧云平臺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升級項目。

芯原股份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長、總裁為Wayne Wei-Ming Dai、董事、副總裁為Wei-Jin Dai均為美國國籍。

芯原股份連虧四年,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33億元、10.80億元、10.57億元、13.40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元、-1.28億元、-6779.92萬元、-4117.04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768.56萬元、6.60億元、-6.98億元、-6542.77萬元。其中,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8.49億元、10.75億元、11.10億元、13億元,主要來源于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和半導體IP授權業務收入。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3.10億元、3.32億元、3.47億元、4.25億元。公司研發費用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18%、30.71%、32.85%、31.72%。

芯原股份銷售費用率高于行業均值。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為7713.54萬元、8244.08萬元、7748.50萬元、8535.30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26%、7.63%、7.33%、6.37%,可比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總平均值分別為6.85%、6.08%、6.66%、6.17%。

報告期內,芯原股份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40億元、1.87億元、2.52億元、2.5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8%、17.33%、23.87%、18.96%。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6.39、6.61、4.81、5.29,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總平均值7.94、8.35、7.98、6.32。

報告期內,芯原股份存貨金額分別為1834.46萬元、2072.84萬元、1892.03萬元、5854.74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34%、1.69%、2.79%、5.94%。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3.17、33.36、28.64、19.37,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總平均值9.79、13.99、8.29、5.03。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毛利率分別為32.92%、35.18%、41.14%、40.16%。公司半導體IP授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89.26%、92.68%、96.35%、94.78%,高于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均值94.15%、93.36%、91.17%、88.40%。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97%、15.06%、18.08%、13.66%,低于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均值29.18%、34.58%、40.13%、40.97%。

今年因信披違規遭罰的富豪龔虹嘉對芯原股份間接持股9.62%。根據證監會調查,富豪龔及另一位高管在增減持股份過程中未向海康威視報告為他人提供融資安排的情況,導致公司未能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兩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前,龔虹嘉兩次借供應商上市發財。富瀚微和聯合光電這兩家A股上市公司,都是外商投資公司,都是海康威視供應商,而海康威視沒有這兩家公司的股份,副董事長龔虹嘉卻間接持有聯合光電股份,其妻子陳春梅與兄弟龔傳軍持有富瀚微股份。

芯原股份存在異議員工境外期權爭議產生賠償風險。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5月11日,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累計有30名中國籍離職員工就其單方面計算的合計763,072份已過期境外期權未能轉化為發行人持股或期權,通過發送律師函或其他書面方式向VeriSilicon Limited和發行人提出異議。假設法院或仲裁機構判定公司向異議員工支付現金補償,公司、VeriSilicon Limited將承擔相應的賠償風險。

據投資者網報道,2019年11月,礦機廠商億邦國際的子公司——香港比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比特”)以芯原(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原香港”)違反協議約定為由,在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對芯原香港提起訴訟。該案案由為:被告向原告提供的2589片 10nm三星晶圓存在質量缺陷,導致原告受損金額約 2507 萬美元(約合1.75億人民幣)。

中國經濟網記者向芯原股份董事會辦公室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擬科創板上市 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

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導體IP,為客戶提供平臺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務和半導體IP授權服務的企業。公司至今已擁有高清視頻、高清音頻及語音、車載娛樂系統處理器、視頻監控、物聯網連接、數據中心等多種一站式芯片定制解決方案,以及自主可控的圖形處理器IP、神經網絡處理器IP、視頻處理器IP、數字信號處理器IP和圖像信號處理器IP五類處理器IP、1400多個數模混合IP和射頻IP。

公司主營業務為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和半導體 IP 授權業務。主營業務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計算機及周邊、工業、數據處理、物聯網等,主要客戶包括IDM、芯片設計公司,以及系統廠商、大型互聯網公司等。

芯原股份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公司股權分布及董事會構成均較為分散,不存在實際控制人。截至2020年5月11日,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第一大股東為VeriSiliconLimited。

公司經營方針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按照公司議事規則討論后確定,但不排除存在因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導致公司決策效率低下的風險。同時,分散的股權結構導致公司上市后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從而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給公司生產經營和業務發展帶來潛在的風險。

公司董事長、總裁為Wayne Wei-Ming Dai(戴偉民),1956年出生,美國國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計算工程學博士;1988年至2005年,歷任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學助教、副教授、教授;1995年至2000年,任美國Ultima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2000年至2001年,任美國思略共同董事長兼首席技術長;2001年至2019年3月,歷任芯原有限執行董事、董事長;2002年至今,任芯原開曼董事;2019年3月至今,任芯原股份董事長、總裁。

公司董事、副總裁為Wei-Jin Dai(戴偉進),1959 年出生,美國國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計算工程學碩士;1985年至1991年,任Hewllet-Packard工程經理;1991年至1996年,任Quickturn Design Systems工程總監;1996年至2002年,任Silicon Perspective Corporation研發副總裁;2002年至2007年,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領先數字實現系統事業部Encounter產品線副總裁;2007年至2016年,任圖芯美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2016年加入公司,現任芯原股份董事、副總裁。

芯原股份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主承銷商為招商證券,聯席主承銷商為海通證券。芯原股份計劃公開發行不低于4831.93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00%。芯原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7.90億元,其中1.10億元用于智慧可穿戴設備的IP應用方案和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1.50億元用于智慧汽車的IP應用方案和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1.10億元用于智慧家居和智慧城市的IP應用方案和芯片定制平臺、1.20億元用于智慧云平臺系統級芯片定制平臺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3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升級項目。

連虧四年 尚未盈利

芯原股份連虧四年,累計虧損3.83億元。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33億元、10.80億元、10.57億元、13.40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元、-1.28億元、-6779.92萬元、-4117.04萬元。

芯原股份表示,公司尚未在一個完整會計年度內盈利,主要由于持續研發投入、規模效應尚未完全顯現,以及受優先股等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影響。其中,在報告期內公司進行境外架構重組后,公司層面已不存在優先股,因此未來亦不會因此產生相關損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系境外架構重組所致,為偶發性因素;而為保持技術先進性,公司在未來仍需持續進行較高研發投入,如果公司經營的規模效應無法充分體現,則可能面臨在未來一定期間內無法盈利的風險。同時,截至2019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潤(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5.81億元。預計首次公開發行后,公司短期內將無法現金分紅,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造成一定影響。

芯原股份還表示,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受到較為復雜的內外部因素影響,如果未來無法按計劃增長甚至出現下降,則公司無法充分發揮其經營的規模效應,難以實現持續盈利。

2020年1-3月,公司營業收入3.04億元,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50.73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30.54萬元。

2018年、2019年,芯原股份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低于凈利潤。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768.56萬元、6.60億元、-6.98億元、-6542.77萬元。

其中,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8.49億元、10.75億元、11.10億元、13億元,主要來源于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和半導體IP授權業務收入。

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3.10億元、3.32億元、3.47億元、4.25億元。公司研發費用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18%、30.71%、32.85%、31.72%。

公司研發費用率高于以芯片定制為主業的公司,低于以半導體IP授權為主業的公司,與同樣存在芯片定制及半導體IP授權業務的智原相對接近。

報告期內,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總平均值分別為23.77%、28.02%、34.70%、33.26%,2018年、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率低于行業研發費用率總平均值。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由人力成本、折舊及攤銷等組成。其中,人力成本金額分別為2.06億元、2.32億元、2.49億元、3.11億元;折舊及攤銷費用分別為7298.67萬元、7051.84萬元、6783.50萬元、7214.86萬元。

銷售費用率超行業平均水平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為7713.54萬元、8244.08萬元、7748.50萬元、8535.30萬元。公司銷售費用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26%、7.63%、7.33%、6.37%。

芯原股份銷售費用率高于行業均值。報告期內,可比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總平均值分別為6.85%、6.08%、6.66%、6.17%。

公司銷售費用主要由人力成本、市場費用等組成。其中,人力成本金額分別為5734.97萬元、5904.62萬元、5428.09萬元、5682.45萬元;市場費用金額分別為447.78萬元、802.12萬元、779.38萬元、858.80萬元。

2019年末應收賬款2.54億元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40億元、1.87億元、2.52億元、2.5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8%、17.33%、23.87%、18.96%。

芯原股份報告期內應收賬款余額逐年增長。

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可能繼續增加,若下游客戶財務狀況出現惡化,可能存在應收賬款無法回收的風險,進而對公司未來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公司表示,2018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由2017年末17.33%上升至23.87%,主要由于2018年7月,公司與新思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西藏長樂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吉麥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成立芯思原,2018年四季度公司與芯思原簽訂知識產權授權合同形成應收賬款2882.08萬元,已于2019年收回;2018年四季度公司與FLC簽訂知識產權授權合同形成應收賬款3,524.05萬元,已于2019年1月全額收回;上述半導體IP授權業務款項于2018年末尚未收回。因此,導致2018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較高。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6.39、6.61、4.81、5.29,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總平均值7.94、8.35、7.98、6.32。

2019年末存貨5855萬元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存貨金額分別為1834.46萬元、2072.84萬元、1892.03萬元、5854.74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34%、1.69%、2.79%、5.94%。

2019年末,公司存貨增長較大,主要由于部分芯片量產業務訂單處于生產過程中所致。

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3.17、33.36、28.64、19.37,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存貨周轉率總平均值9.79、13.99、8.29、5.03。

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

2016年至2019年,芯原股份毛利率分別為32.92%、35.18%、41.14%、40.16%。

報告期內,公司半導體IP授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89.26%、92.68%、96.35%、94.78%,高于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均值94.15%、93.36%、91.17%、88.40%。

報告期內,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0.97%、15.06%、18.08%、13.66%,低于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均值29.18%、34.58%、40.13%、40.97%。

據招股書,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毛利率低于智原、創意電子、世芯等同行業可比系受多種因素疊加造成。

首先,相較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在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領域業務成熟度存在差異,可復用性等規模優勢尚未完全體現;其次,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中人工成本、采購晶圓或芯片成本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第三,報告期內部分戰略性設計項目和量產業務中個別大客戶項目毛利率較低,進一步導致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差異較大。

龔虹嘉對芯原股份間接持股9.62%

2018年9月,芯原有限進行市場化融資,股東富策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Wealth Strategy Holding Limited”)(以下稱“香港富策”)委派龔虹嘉擔任芯原有限的董事。

芯原股份成立時,香港富策持有其4183.56萬股,持股比例11.3376%,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香港富策成立于2014年10月15日,法定代表人為龔虹嘉,富策集團有限公司對香港富策持股100%。

龔虹嘉通過富策集團對芯原股份間接持股9.62%。截至2020年5月11日,香港富策持有芯原股份9.6202%的股份,仍為第二大股東。

據招股書,2019年11月,因原董事龔虹嘉辭職,芯原股份2019年第七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陳洪擔任公司的董事。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1月11日,胡揚忠、龔虹嘉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并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今年3月,海康威視(002415.SZ)副董事長龔虹嘉、總經理胡揚忠收到來自證監會的《結案告知書》和《處罰決定書》。根據證監會調查,由于兩位高管在增減持股份過程中未向海康威視報告為他人提供融資安排的情況,導致公司未能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兩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2017年8月28日,中國經濟網又發表了《聯合光電抱海康威視大腿 龔虹嘉兩借供應商上市發財》。文章指出,海康威視為富瀚微的前五名銷售客戶。2016年1-6月,富瀚微對海康威視的銷售金額為5570.99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37.62%。

富瀚微前身為富瀚有限,富瀚有限于2004年成立,設立時陳春梅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3.00%,龔虹嘉為法定代表人,陳春梅和龔虹嘉為夫妻關系。2014年富瀚有限依法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富瀚微,變更后第一大股東為杰智控股,持股33.21%,陳春梅持股19.96%,龔虹嘉兄弟龔傳軍持股3.74%。

2017年8月29日,中國經濟網再次發表名為《海康威視副董事長疑利益輸送 倆供應商上市龔虹嘉數錢》的文章。文章指出,富瀚微和聯合光電這兩家A股上市公司,都是外商投資公司,都是海康威視供應商,而海康威視沒有這兩家公司的股份,副董事長龔虹嘉卻間接持有聯合光電股份,其妻子陳春梅與兄弟龔傳軍持有富瀚微股份。

龔虹嘉間接持有聯合光電1.64%的股份。聯合光電前身是聯合光電有限,成立于2005 年,實際控制人龔俊強。香港富策為龔虹嘉獨資持股的企業,香港富策間接持有俊佳科技28.3%股份,而俊佳科技持有聯合光電5.786%股份,則龔虹嘉間接持有聯合光電1.64%的股份。

30人境外期權爭議 或有賠償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5月11日,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累計有30名中國籍離職員工就其單方面計算的合計763,072份已過期境外期權未能轉化為發行人持股或期權,通過發送律師函或其他書面方式向VeriSilicon Limited和發行人提出異議。假設法院或仲裁機構判定公司向異議員工支付現金補償,公司、VeriSilicon Limited將承擔相應的賠償風險。

據財聯社報道,為了實施內部持股架構調整,2016年8月,芯原開曼將其所持芯原有限100%股權轉讓予VeriSilicon Limited,后者目前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7.91%,其與一致行動人Wayne Wei-Ming Dai(戴偉民)合計持股 19.5167%。

記者了解到,VeriSilicon Limited曾于2002年實施期權計劃,有效期至2012年,但在2012年前,因國家外匯管理局已頒布并實施了相關政策,中國籍自然人持有境外公司的股份涉及辦理境外投資外匯登記手續問題。由于在實踐中辦理該等外匯登記手續存在障礙,為避免違反相關外匯管理規定,有131名中國籍離職員工獲授予的2002期權計劃項下1400452份期權未行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司總裁戴偉明于今年7月簽署了《管理層授權書》,制定了善意補償方案,其內容為對全部已過期期權予以補償。

上述方案顯示,每份已過期期權的補償單價不超過1.73美元/份(參考芯原開曼2018年第三季度的評估值確定)。記者注意到,截止首輪答復出具日,公司與63名離職員工就其所持823,201份已過期期權的善意補償事宜達成一致。

不過亦有員工就公司制定的善意補償方案提出了異議,異議員工要求公司上調補償方案中股票價格至1.73美元/股以上。

若按照1.73美元/股計算,芯原股份可能承擔的補償款總金額為47.90萬美元(按照匯率7.12折合人民幣341.01萬元),前述合計補償款金額占公司2019年1-6月和2018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56%和0.32%。

盡管上述賠償金額占公司營收的比重較低,不過芯原股份還是將該事項列為風險之一,并表示,假設法院或仲裁機構判定發行人向異議員工支付現金補償,發行人、VeriSilicon Limited 將承擔相應的賠償風險。

截至回復出具日,30名異議員工中已有19名(合計持有343,853份已過期期權)接受善意補償方案;尚有11名異議員工未與公司簽署善意補償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1名異議員工中,還包含公司認為的3名無需補償人員,芯原股份稱,按照善意補償方案,其無需向該等無需補償人員支付補償款。

子公司遭起訴要求賠償1.75 億元

據投資者網報道,2019年12月6日,在芯原股份首輪問詢回復函中,公司披露,2019年11月,礦機廠商億邦國際的子公司——香港比特以芯原香港違反協議約定為由,在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對芯原香港提起訴訟。

其中,芯原香港為芯原股份的子公司,香港高等法院已立案,據法院《傳訊令狀》顯示,該案案由為:被告向原告提供的2589片 10nm三星晶圓存在質量缺陷,導致原告受損金額約 2507 萬美元(約合1.75億人民幣)。但在已披露的招股書中,芯原股份并未披露與此案件相關的信息。

針對子公司在產品質量上出現缺陷,以及本次法律糾紛為芯原股份造成的影響,公司證監事務代表龔玨表示,“該訴訟事項主要涉及香港比特所認為的產品質量問題,香港比特追討的損害賠償為金錢上的賠償,未涉及公司核心技術或其他知識產權糾紛。”同時,龔玨解釋稱,“2016年、2017年和 2018年,公司對香港比特及其關聯方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411.40萬元、4644.33萬元和4677.08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總額的6.49%、4.30%和4.42%,占比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而在這場因產品質量引起的糾紛中,原告香港比特的母公司——億邦國際,一直與芯原股份合作密切。自2016年起,芯原股份開始向億邦國際的數字貨幣芯片提供芯片設計服務,并在2017年實現量產。緊接著在2017年至2018年間,芯原股份也開始為億邦國際提供部分向三星電子的代采購服務。

關鍵詞: 芯原股份
相關文章

芯原股份首發上市,系今年第33家過會的科創板企業

昨日上午,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25次審議會議召開,審議結果顯示,同意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原股份)首發上市。這是2020更多

2020-05-22 1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