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股權變更完成后,匯金公司將不再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9.53%的股份,而光大集團持股數量則增至236億股,對光大銀行的直接持股比例增至44.96%。
“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的發展戰略會是大趨勢,依托集團平臺,子公司層面的發展聯動也推行多年,我們集團下屬所有的子公司都是按照總部的要求,統一在規劃和行動。”5月10日,光大集團系統內一位高層人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透露。
5月6日,光大銀行(601818.SH)發布《關于股權變更方案獲批的提示性公告》稱,財政部已同意光大集團向匯金公司增發股份,同時匯金公司將其持有的光大銀行102.51億股A股股份轉讓給光大集團。
本次股權變更完成后,匯金公司將不再直接持有光大銀行19.53%的股份,而光大集團持股數量則增至236億股,對光大銀行的直接持股比例增至44.96%。
通過匯金公司“讓股”,繼而實現對光大銀行股權關系徹底拉直的光大集團,管理話語權提升的同時,也為集團整體上市掃清了一大障礙。近期外界對光大集團接下來整體上市的時間表的關注度也在升溫。
2002年光大集團被國務院批準為綜合金融控股集團,而與其同期獲批的還有平安集團和中信集團。然而,后兩者已分別早在2004年和2014年就實現了在港股整體上市,時至今日僅剩光大集團落單。
那么,對于最新的上市時間是否已經明確?5月7日晚間,光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時代周報記者稱“一切請以官方公告為準”。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8年3月,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就曾公開表示,“創造條件、擇機上市,是光大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選擇。”但是,對于集團整體上市具體時間,李曉鵬直言,沒有時間表上的承諾。
或許對于當下的光大集團而言,與匯金徹底拉直光大銀行股權關系,還僅是整體上市“萬里長征”中的一步。那么,后續還需要通過哪些關卡?
5月7日,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王劍輝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除了光大銀行股權關系徹底拉直外,光大集團還需要理順旗下子公司之間交叉持股的問題,如目前光大控股還持有光大銀行3%的股份,但實際上光大控股是光大集團的子公司,這也不利于光大集團整體股權結構清晰。未來集團可能還是需要引入一些外來的戰略投資者豐富股權結構。”
5月8日,蘇寧金融特約研究員何南野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時表示,光大集團上市還有諸多步驟,調整理順股權關系后,還需要中介盡調、國資委和財政部審批、集團董事會審議,以及正式申請上市等,這幾步都是光大集團整體上市需要做的工作。
光大集團整合之路
對于匯金公司悉數向光大集團轉讓光大銀行股權的意圖,多位受訪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實際上是助力光大集團完全拉直光大銀行股權關系,并為集團整體上市作出準備鋪墊有關。
“匯金持有光大銀行股權是歷史原因,現在理順關系,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光大集團欲謀求整體上市,就需要理順股東關系,光大銀行股權劃轉后,上市事宜會更合理更順暢。”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時代周報記者如是分析。
公開信息顯示,股權變更前,三者之間的股權關系是,匯金公司既是光大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又直接持有光大銀行的股權。股權變更后,則從原來的三角關系,變為“匯金公司―光大集團―光大銀行”的直線式清晰的股權結構。
不過,光大銀行也在公告中表示,光大集團與匯金公司尚未就本次股權變更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本次股權變更尚需經過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時,將按照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公司收購、合并及股份回購守則》的相關 規定申請豁免向本行所有股東發出強制收購要約。
追溯匯金公司與光大銀行的持股關系,還要從2007年說起。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彼時光大銀行正面臨資產質量惡化,繼而影響A股上市計劃的難題,為此光大集團啟動了重組改革進行“集團分拆”,采用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方式。
據光大銀行2010年8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經國務院批準,匯金公司于2007 年11月,以股本形式向光大銀行注資等值于200億元人民幣的美元,以充實該行資本。完成注資后,光大集團持有光大銀行的股權比例由45.55%稀釋到13.25%。匯金公司自此成為光大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70.88%。
然而,盡管匯金公司入股化解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的生存危機,但也間接造成了集團對光大銀行管理話語權旁落的困擾。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光大銀行占光大集團總資產比例已超90%,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光大銀行對集團的重要性。
“金控集團如果對旗下重要子公司沒有控制權,是不利于各個子部門之間協作的,對銀行經營來說也會存在戰略發展不一致的風險,且容易出現管理上的紛爭。”王劍輝表示。
據光大銀行招股說明書顯示,該行上市發行前,匯金公司仍直接持有該行59.82%股權,為該行控股股東,而光大集團持股比例僅有6.4%。
為了強化集團的話語權,實現對光大銀行的并表。2013年光大集團再度啟動重組,2014年8月,光大集團重組改革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根據該方案,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并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發起成立。
同時,匯金公司以持有的90億股光大銀行股份出資到光大集團,變更完成后,匯金公司直接持有光大銀行比例變為21.96%,光大集團直接持有比例躍升至23.69%,光大集團與光大銀行股權關系得以拉直。
2017年12月,光大銀行又完成向華僑城(000069.SZ)和光大集團非公開發行H股股票。隨后,光大集團持股光大銀行25.43%,匯金公司直接持股19.53%,即為此次光大銀行股權變更前格局。
整體上市還要什么條件?
徹底拉直光大銀行股權的結構,不僅意在強化管理上的話語權,光大集團更重要的戰略目標實是劍指整體上市。
“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什么呢?就是要實現集團整體上市,經過初步論證,我們大體具備了在香港整體上市的條件。”唐雙寧2016年對外表示。
隨后的幾年里,光大銀行和光大集團現任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曾經多次提及光大集團整體上市的戰略規劃。
“目前不少金控集團都已在境內或香港上市,給光大集團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形成了較大的壓力,上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何南野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
對于光大集團緣何多年遲遲未能推動上市的原因,在王劍輝看來,這背后存在多重因素,從監管層面,早在2015年國家確實對國企上市出臺過政策指引,但對于像光大集團這樣的央企金控平臺整體上市尚未有大多的成熟方案,且一直以來,監管對金融領域的超前發展還是相對謹慎的。
從外部環境看,2016年后,A股和港股市場環境均不是特別理想,處于震蕩波動的階段,對于光大集團這樣較大規模體量的金控平臺來說,彼時上市可能也不是非常良好的時機。
然而,資產規模體量方面橫向比較,光大集團稍顯落后。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光大集團總資產為5.73萬億元,同期平安集團總資產為8.66萬億元。而中信集團截至2019年末的總資產達8.29萬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7.57萬億元。
“整體上市是有利于提高整個集團資本實力的,對金融業而言,資本金還是很重要的。”王驥躍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
對于光大集團整體上市時間是否已有規劃?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也就此問題向光大集團、光大銀行進行采訪。5月7日,光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請以官方公告為準”。
不過,在專業人士看來,徹底拉直光大銀行的股權結構,意味著集團整體上市進程的開端。
何南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從實踐來看,上市有以下幾個步驟:一是理順股權關系,整合旗下各項運營主體,打造一個清晰完整的上市主體;二是聘請中介機構,開展上市盡調工作;三是通過國資委、財政部等各項審批程序;四是通過集團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審議;五是向境內監管部門或港交所申請上市。這幾步是光大集團整體上市需要做的,目前來看,股權結構理順僅僅是上市工作的開端。”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光大集團整體上市大趨勢指日可待,無論從資產質量還是集團實力來看,都已具備了上市條件和實力。
據不完全統計,光大集團已經至少擁有11個子業務板塊、13家上市公司和15只股票。今年一季度,光大集團營業收入596億元,同比增長15.1%。凈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2.4%,主要指標穩中有升。
5月22日,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光大集團與匯金公司于5月20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匯金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光大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02 5更多
2020-05-25 09: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