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快遞柜只是收取寄存費,顯然不是一門好生意。其商業價值在于智能化可能發酵出的新價值。”5月9日,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拔掉電源,停用豐巢。5月7日,杭州東新園小區成為全國首個停用豐巢柜的小區。
“自東新園小區7日停用豐巢快遞柜后,我們小區微信群、QQ群里99%的業主表達了支持意見,僅個位數業主提出過質疑。”5月10日,東新園業委會、物業公司在媒體溝通會上向媒體表示。
作為國內快遞柜巨頭,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或許也沒有想到,僅僅0.5元的收費會激起千層浪,進而演變成一場全民討伐。收費風波持續發酵下,包括杭州、上海等多地小區紛紛對豐巢說“不”。
監管方面亦陸續發聲。5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在其微信公眾號就豐巢超時收費一事作出回應,認為快遞公司將快遞件放入快遞柜,都應征得消費者的明確同意。同時,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從事快遞柜經營的,應當征得業主大會同意。
據統計,目前已有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郵政管理部門針對此事公開表態。
豐巢被封巢的背后,是快遞柜行業的盈利之困。眼下,整個快遞柜行業仍處在“燒錢”的擴張階段,無論是豐巢還是速遞易,都還在苦苦尋找合適的盈利模式。
根據順豐控股(002352.SZ)發布的公告,豐巢開曼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4億元,虧損2.45億元;中郵智遞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7021萬元,虧損1.59億元。
“如果快遞柜只是收取寄存費,顯然不是一門好生意。其商業價值在于智能化可能發酵出的新價值。”5月9日,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楊達卿指出,新價值要建立在快遞柜高頻使用并成為超級流量入口之后。而目前快遞柜的普及率和用戶使用率均不高,“想要使其成為常態收益,并用來解決日益上升的物業及運營費用是極為困難的”。
實際上,推行會員制服務,僅僅是豐巢商業版圖變革的第一步。
5月5日,順豐控股發布的一則關聯交易公告顯示,豐巢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交易完成后,中郵智遞成為豐巢全資子公司。數據顯示,兩家快遞柜企業的市占率合計達69%。合并后的豐巢也成為快遞柜行業不折不扣的“巨無霸”。
5月9日,時代周報記者就此項交易的具體細節向豐巢提出采訪請求,豐巢有關方面回復稱,相關內容不方便透露,一切以公告為準。
5毛錢引發的爭議
4月30日,豐巢宣布將推行會員制服務。根據公告,非會員包裹免費保存12小時,超時則需收取0.5元/12小時的費用,3元封頂;會員用戶月卡每月5元,季卡每季12元。
消息甫一發出,隨即引起巨大爭議。在社交平臺新浪微博上發起的投票數據顯示,僅有不到一成的網友支持該項政策。
5月9日,豐巢回應稱,公司創立5年來在全國鋪設超過18萬個智能柜,提高快件領取速度迫在眉睫,“上線會員功能依賴,豐巢12小時取件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
不過,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讓消費者買賬。
5月10日,上海首家因豐巢超時收費而停用的小區中環花苑發出致豐巢的公開信,文章迅速刷屏。
該小區業委會在公開信中表示,單以快遞業務收入計算,豐巢柜每天利潤率就高達240%甚至更多。“初步測算是完全自給自足并良性循環了。”
單個快遞柜的利潤率究竟如何?
5月8日,某快遞柜公司從業人士李明(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40%僅是理論數值,現實情況中快遞柜的成本開支會更大。“不光是豐巢,目前沒有哪家快遞柜企業是能夠盈利的。”
數據顯示,2019年,豐巢總資產108億元,負債71.5億元,營收16.1億元,虧損7.8億元;而中郵智遞總資產26.1億元,負債26.6億元,營收4.3億元,虧損5.1億元。
李明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智能快遞柜的成本包含采購、租金和運維三個部分。單個快遞柜的成本在3萬―5萬元,租金則根據場地屬性有高有低,“北上廣的話,小區內一般是5000―1萬元不等”。
“柜體上的廣告費用基本是杯水車薪。”李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件箱(即快遞柜)已達40.6萬組,箱遞率超10%。其中,豐巢全國累計布放17萬組,中郵政速遞易累計布放9.4萬組。
根據速遞易公布的廣告費用,單個柜體所產生的廣告費用約670元。據此測算,2019年,豐巢快遞柜所產生的廣告費用約為1.1億元。
安信證券一份研報顯示,單套快遞柜的年收入約為1.78萬元,成本約1.68萬元,毛利率約6%。
“從新的收費規則能看得出來,豐巢存在很強的盈利憂慮。他們認為,即便是在七成市占率的情況下,原有的商業模式也無法實現盈利。”李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此前,快遞員的投遞是豐巢快遞柜最大的收入來源。前述公開信中表示,根據快件的規模大小收取快遞員0.35―0.45元不等的費用。
5月10日,一名韻達速遞的快遞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這筆費用。
該名快遞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豐巢發布新的服務規則后,公司向其重申了“僅在客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放豐巢柜中”的要求,同時盡量為客戶提供其他選項,“比如菜鳥驛站,小區的保安、物業等”。
同時,該名快遞員指出,快遞放到豐巢中會出現“二次投遞”的風險。如果收件人逾期且不愿意付費,“會讓我們取出快遞再重新投放,那就太虧了”。
楊達卿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消費者的爭議大多來自部分快遞員服務不規范不盡責,未盡到告知責任,消費者被動接受了快遞柜服務,“等于是快遞員患病,讓快遞柜吃藥”。
5月9日,快遞業專家趙小敏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的交付方式來看,“其實不是用戶,而是快遞公司在享受快遞柜服務”。
“如果只是針對延時占柜,收費是合理的。”楊達卿指出,“國內快件柜市場普遍虧損,對消費者延時占柜收費是一種解困的方式。”
進入寡頭時代
豐巢快遞柜收費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豐巢正加快業內并購步伐,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
根據順豐控股的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002312.SZ)、浙江驛寶、明德控股將減資退出中郵智遞,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中郵智遞的原股東將有權認購豐巢開曼新發行的股份,成為豐巢開曼的股東。
順豐控股表示,此次交易是為了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柜主業,快速搶占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優勢區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豐巢目前投入約17.8萬個快遞柜,柜機占比約44%;中郵速遞易占比約25%。收購后,豐巢市占率將達69%。天風證券的一份研報表示,本次收購標志著快遞柜行業格局走向寡頭時代。
李明指出,目前快遞柜背后的資本參與者主要由快遞系、電商系和第三方組成。而豐巢和中郵智遞的合并則標志著兩大“快遞系玩家”—順豐和中國郵政的強強聯合。
從創立之初,豐巢就無法擺脫“順豐系”的背景。
2015年6月,順豐控股、申通快遞(002468.SZ)、中通快遞(ZTO)、韻達股份(002120.SZ)、普洛斯等5家物流公司聯合公告,宣布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在眾多快遞公司的加持下,豐巢發展迅速,經過4輪融資后,在2018年初估值達到90億元。
2018年,順豐系和菜鳥系的競爭逐漸白熱化,這也導致中通、韻達和申通相繼轉讓了其在豐巢的全部股份。
天眼查數據顯示,順豐創始人王衛如今是豐巢的疑似實控人。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交易完成后,由王衛控股99.9%的明德控股,直接或間接控制主體合計持有豐巢開曼37.8%的股份;而順豐控股對豐巢開曼的持股比例將從13.67%稀釋至9.75%。
中郵智遞則背靠央企中國郵政集團。
5月5日,作為中郵智遞的持股公司之一,三泰控股發布公告顯示,交易完成前,中國郵政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郵資本持有中郵智遞50%的股權;三泰控股則持有34%的股份。同時,該份公告披露,中郵智遞在2019年的廣告業務收入為0.63億元,快遞業務收入為3.66億元。本次交易不包括中郵智遞的廣告業務。
5月8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三泰控股董秘辦,對方回復“未經許可不得接受電話采訪”,隨后記者就此次交易有關事項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上市猜想
在成為快遞柜市場里的“寡頭”之后,豐巢的規模優勢也將逐步顯現。
李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快遞柜獨特的位置決定了其他行業難以參與其中。“租金往往是幾家快遞柜企業競價漲上去的”。收購中郵智遞后,運營成本也有望得到降低。
目前,快遞柜行業仍處于早期階段,普及率和用戶使用率都不高。
“中國去年快遞超過630億件,但智能快遞柜僅40多萬組,約合3500人才有一組快遞柜,而日本已幾乎實現每個居民樓都有一組快遞柜。”楊達卿指出。
趙小敏則認為,受疫情影響,“無接觸配送”成為熱門話題,也給資本帶去許多想象空間,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快遞公司入局智能快遞柜領域。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在消費者習慣逐漸培養,快遞末端人力紅利逐漸消失的背景下,快遞柜需求有望迎來快速釋放。
據安信證券推算,2023年快遞箱將超200萬套,對應的設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
李明推測,豐巢如此“急不可耐”推行會員體系的原因或許是為上市做準備。“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絕對優勢的市占率,上市是大概率事件。”
對此,楊達卿表示,豐巢一旦成為社區里高頻使用的剛需服務產品,勢必也會成為接近消費者的超級流量入口,乃至成為社區媒體平臺。“在精準營銷等方面,都具有較大商業價值,適合獨立上市。”
不過,豐巢能否成為快遞柜行業的最終贏家,目前仍難下定論。
“收購速遞易后,豐巢的對手就不再是快遞柜行業里的其他企業,而是直接應戰菜鳥驛站了。”李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在豐巢和菜鳥的背后,是順豐和阿里的資本較量。
根據菜鳥驛站官網介紹,消費者在阿里系電商平臺購物后,下單時選擇菜鳥驛站代收,可享受菜鳥驛站5天免費保管等特色服務。目前,全國范圍內已有數萬家站點為消費者提供該項服務。
有意思的是,就在豐巢快遞柜實行超時收費政策的前一天,4月29日,菜鳥驛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繼續提供免費保管快遞服務,不會誘導、強制消費者付費。
趙小敏指出,快遞柜行業從生產到運營的上下游市場,“至少應該有5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目前,豐巢雖然已行至行業老大的位置,但從目前的市場規模和用戶習慣來講,距離壟斷還有很長的距離。
“只有消費者意識到快遞柜是生活中必需的設施,能給生活帶來巨大便利時,豐巢才能具備充足的議價空間。”趙小敏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豐巢快遞柜官方此前宣布實行超時收費制度,對存放超12小時包裹向收件人收費。這一舉措引發部分用戶不滿,上海、杭州等地有小區抵制豐巢收費更多
2020-05-12 08:45:39豐巢快遞柜收費事件已僵持數日,各方利益權衡也隨之浮出水面。5月11日,首家罷用豐巢的東新園小區,表示從未考慮終止合作豐巢,但希望豐巢更多
2020-05-12 14:00:3122日,記者從鎮江市消協及市場監管部門獲悉,連日來,有不少消費者向鎮江市市場監管局智慧315消費維權平臺反映,快遞員沒打招呼就把快遞放更多
2020-11-23 13: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