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楠 通訊員馮維靜)駕車經過通胡路與東六環西側路的燈控路口,上一輪紅燈是50多秒,下一輪卻變成了20多秒,怎么回事?原來,這是信號燈根據交通實際流量的變化在實時轉換不同的配時方案。記者今天從通州區了解到,繼去年對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圍內255處信號燈進行智能化改造后,今年通州將對轄區751平方公里范圍內的271處信號燈進行再升級,實現全通州交通信號燈聯網聯控。
信號燈配時方案,簡單來說,就是信號燈分配給每個方向擬通過路口的車輛或行人等待和通過的時間。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擁堵一般出現在車流交會、轉換節點,這些節點往往由信號燈控制,因此信號燈配時方案合理性、科學性直接關系城市的暢通,影響著城市路網整體運行效率。
去年,通州啟動智慧城市方案編制,借力“互聯網+”優化了155平方公里255處信號燈配時,城區內行駛車輛平均車速提高15.6%,新華大街、通胡大街、玉帶河大街、京塘路、芙蓉東路、東六環西側路、武興路等主干路平均時間縮短32.5%;四員廳街西口、趙登禹路西口等老大難路口的交通沖突鎖死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今年,通州將繼續進行信號燈升級改造及智慧交通平臺完善,對轄區內751平方公里范圍內271處信號燈進行聯網聯控改造,實現動態綠波、自適應調整、實時監測等六大功能。
“過去的信號燈采用的是單點控制的信號機,信號燈時間是固定的。而此次升級改造建成的智能信號控制系統,是將點連成線、成片、成面,通過在路口設置的自動檢測設備實時檢測車輛交通流量數據,而后由系統根據車流量大小自動調整路口信號燈配時,做到通行能力最大化、交通延誤最小化。”項目負責人王亮介紹,改造過程中,他們在超過10個綠波帶的路口分成子區,比如說3個路口1個子區或4個路口1個子區,確保車輛在一次停車之后能連續通過3到4個路口。“這就是我們說的分段綠波。此外還有單向綠波和雙向綠波,比如早高峰在芙蓉東路就是南向北的單向綠波,晚高峰就是北向南的單向綠波,體現了它的潮汐性。而新華大街在平常時間是東西雙向綠波。”針對四員廳與新華南街交叉路口容易發生路口擁堵、四個方向均難以通行的現象,特別增加了交通信號優化系統,通過信號的優化來緩解交通擁堵情況。
伴隨本市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出臺,北京青年報記者1月3日采訪包括利亞德集團、馭勢科技、升哲科技、因果樹以及科興生物更多
2018-01-08 15: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