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要聞 >
要實現無人駕駛汽車普及 這5大挑戰必須攻克!
來源:中新網 2018-01-08 11:29:52

前不久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主角是兩輛“未來感”十足的智能汽車——“發現號”和“夸父一號”。

早些時候在江蘇省常熟市舉行的中國智能車挑戰賽上,西安交通大學研發的這兩輛智能汽車備受矚目:“發現號”在城鄉道路測試、高架快速道路測試兩個單項中均獲第一名,綜合排名奪冠,榮獲一等獎;“夸父一號”則因在高架快速道路測試的真實交通流狀態下,匯入車流和動態超車表現高超,榮獲第四名。

據介紹,自2009年以來,中國智能車挑戰賽已成功舉辦9屆,被稱為“體現我國無人駕駛智能車輛最高水平”的比賽,也是現階段國內外唯一的無人駕駛車輛賽事。今年的比賽內容,首次引入了真實交通車流,模擬高復雜度的行駛情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演示現場看到,無人駕駛的白色“發現號”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自如行駛于廣場上的S形彎道。前行、變道、加速、減速、掉頭、停車入庫,而且還能迅速做出反應,避讓突然駛過的自行車等障礙,一系列動作規范、從容。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鄭南寧院士團隊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現狀。 “通俗地講,相對其他參賽無人駕駛汽車,‘發現號’和‘夸父一號’在場景識別、障礙避讓等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這也是無人駕駛汽車發展的關鍵。”鄭南寧表示。

作為我國自動控制領域專家,鄭南寧帶領的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自上世紀80年代成立起,就開始從事無人駕駛相關領域的研究,是在我國率先開展無人駕駛及輔助安全駕駛研究的幾家單位之一。

當前,一些企業向公眾描繪的無人駕駛汽車前景很是誘人,還有的企業表示明年要推出一些量產的無人駕駛汽車。這使得公眾誤認為高智能的無人駕駛汽車很快就能進入尋常百姓家。“這些不切實際的預言向公眾傳達了一個錯誤的信息。”鄭南寧說。

不可否認,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確已取得長足進步。“在行人不太多的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在規定車道線行駛,時速在10~15公里左右,這一技術多年前就已實現。”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無人駕駛汽車還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實路況。

一般的人工智能系統,如搜索、翻譯等可允許犯錯,而無人駕駛系統與生命相關,不允許犯錯。因此, “要讓無人駕駛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能非常自如地進入地下車庫,能停到小街小巷,能進入非常復雜的十字路口,還面臨著很艱難的挑戰。”

鄭南寧表示,無人駕駛技術要大規模普及,一方面有待在低成本、高性能的傳感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還需大幅提升無人駕駛的計算能力。

另一方面,現實的交通環境非常復雜。目前,無人駕駛汽車還不能順利通過無信號燈、人車混行的十字路口。“從當前交通狀況和無人車技術水平看,可能還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善無人駕駛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中的安全性能”。

“要適應復雜的交通環境,無人駕駛汽車還面臨著五大挑戰。”鄭南寧表示。

第一,復雜交通場景的“周密感知”:在所有條件下,無論是天氣變化,路況的復雜,無人駕駛汽車都必須周密地感知周圍的場景,做出安全的響應;

第二,對“預行為”的理解。駕駛員是根據預行為來傳達行駛意圖,比如開車途中能判斷前方開車的是老司機還是新手,從而決定“是否要離它遠一點”,但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很難解釋或理解這些細微的預行為;

第三,對“意外遭遇”的應對。比如,城市臨時進行的交通管制,無人駕駛汽車行駛至路口時,難以識別交警的手勢。同時,有行人突然要穿越馬路,由計算機系統來作出預判并瞬時理解,也是比較困難;

第四,“人-車的自然交互”。自主駕駛必須以自然的方式與人類交流,實現車輛與乘客之間的無障礙交流。乘客上了無人駕駛汽車,自主駕駛系統須通過交流,知曉乘客要去的目的地,理解并回答乘客提出的問題——比如,我還有多少時間能到達目的地?請播放一首歌等。通過這些,為乘客提供更加舒適、愉快、直觀的、人性化的體驗,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點到點的行駛”;

第五,網絡安全的風險。鄭南寧舉例,有個現象一定會在未來出現:當你早上起來到車庫,卻發現無人駕駛汽車的車門打不開了,這時手機接到短信,要你在今天幾點之前支付比特幣才能打開車門。

雖然黑客的這種行為不會影響你的生命,但讓你無法使用自己的車。“因此,通過云端的獲取和更新地圖的自主駕駛將面臨更大的風險。”鄭南寧說。

“無人駕駛汽車要完全步入日常生活,不僅需要科研的進步、校企合作的加強,還需要社會給予智能車更大的實踐空間。”長江學者、西安交大教授薛建儒告訴記者,“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法律法規不允許無人駕駛汽車在真實路段上測試。”

鄭南寧呼吁,希望能給無人駕駛汽車一個路試和創新的空間,比如說開放某個區域,提供臨時牌照,允許它上路進行路試,推動這一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創新。記者 孫海華

關鍵詞: 汽車
相關文章

又一家!共享汽車公司EZZY昨日已宣布解散

因投入近500輛寶馬i3而一度名聲大噪的EZZY宣布解散后,其用戶的押金問題至今仍未能解決。在EZZY倒閉前,我就在申請退押金,但到現在也沒退更多

2018-01-05 16:22:53
日本開發出折疊式電動汽車 日本動漫《機動戰士高達》啟發

日本開發出折疊式電動汽車 日本動漫《機動戰士高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道,受流行日本動漫《機動戰士高達》中變形機器人的啟發,日本開發出一款仿照變形機器人改造的折疊式電動汽車更多

2018-01-05 16:22:51
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來了!全國已有107個城市啟用

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來了!全國已有107個城市啟用

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正式啟用新能源車專用號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隨著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正式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全國已有10更多

2018-01-05 16:22:49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中國占據一半 貢獻是各國里最大的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中國占據一半 貢獻是各國里最大

據外媒12月31日聯合報道,經證實,至2017年11月底,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00萬輛。2017年前11個月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00萬。按照上述趨勢更多

2018-01-06 11:37:58

豐田電動汽車新公司再添4名猛將!中國車企業面臨

新華社東京1月1日電(記者錢錚 馬曹冉)據日本媒體日前報道,日本鈴木、斯巴魯以及豐田集團的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4家公司已決定加入由豐田汽更多

2018-01-08 11:34:06
自動駕駛弱爆了!日產發布最新黑科技 大腦控制汽車成為現實!

自動駕駛弱爆了!日產發布最新黑科技 大腦控制汽

日前,日產汽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腦控車(Brain-to-Vehicle,簡稱B2V)技術,該技術可使車輛具有解讀駕駛員大腦所發出信號的能力,更多

2018-01-08 15:35:46
純電動汽車對減排二氧化碳沒幫助?日本教授提出質疑

純電動汽車對減排二氧化碳沒幫助?日本教授提出質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英法兩國此前出臺方針,到2040年禁止銷售僅以內燃機作為動力的汽車。希望以此舉削減導致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

2018-01-10 15:44:21
請相互轉告 明年汽車這些收費項目全部取消!

請相互轉告 明年汽車這些收費項目全部取消!

關于汽車年審的新規定已經來了,新規定出臺后,雖然該檢查的還是要檢查,但是新規定的出臺讓所有車主都省了一大筆錢,因為有很多項目都要減更多

2018-01-10 16:13:29
你準備好了嗎? 揭秘2018年汽車行業將有哪些格局變化

你準備好了嗎? 揭秘2018年汽車行業將有哪些格局變化

2017年已成為歷史,回首時光年輪上的又一度春秋寒暑,不禁感嘆萬千。2017年收獲了多少?成長了多少?又或者有多少不甘?年末的朋友圈刷屏最多更多

2018-01-10 16:49:43

福特汽車和德國博世被訴尾氣排放造假 福特公司回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以及為其供應汽車零部件的德國博世集團被指控合謀進行尾氣排放造假,10日被訴至美國密歇根東區聯邦地區法院。負責代理這起更多

2018-01-11 1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