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是少數,失敗的是多數。”兩年來,全國政協委員、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副鎮長羊風極組織打安村貧困戶“抱團”發展蘭花產業,終于有了不錯的勢頭。可是,當說到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的經歷,他連連稱難。
從脫貧攻堅進入到鄉村振興,重在產業興旺。但是,選擇什么產業、怎樣打通產業鏈條、如何升級產業技術,對于剛剛脫貧的農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科技助農“鏈條化”
“在脫貧階段,產業扶貧是非常初級的。”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所說的初級,指的是技術的應用、貧困群體所掌握的技能以及社會資本的積累,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到了鄉村振興階段,對科技的需求完全不同,要實現支撐產業興旺的目標。”
產業興旺意味著必須延長產業鏈,一產“接二連三”。產業融合要覆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從農業產前的農資生產與技術開發,到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社會化服務,再到產后的農產品貯藏、深加工、運輸、銷售的環節。同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指出,要挖掘農業的多維功能,從傳統的農產品生產功能,拓寬到生態農業、生活休閑、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
為了應對市場波動,還需要基于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市場運行管控系統,以實現市場預測、市場預警。“實現難度非常大。”霍學喜直言。
此外,在絕大部分農村地區,除了完成基礎的種植生產,產后分揀分級、深加工薄弱,加工工藝、設備落后,副產物綜合利用不充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實現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必須按照產業鏈、創新價值鏈集成配套。”霍學喜認為,科技助農只有把產業鏈和創新價值鏈融合起來,才能真正將產業做精做強。
技術推廣“包干制”
建設蘭花種植產業示范基地的羊風極很快就遇到了難題:企業對技術輸出始終有所保留,而他們又很難從本地的科研院所獲得足夠、持續的技術支持。
“這也反映出,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農業技術推廣還不能對農村產業發展形成足夠的支撐。”考察了全球許多國家的農村和農業,霍學喜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還比較落后”。他介紹說,“美國的農業推廣一直由本地區的大學來主導,農業大學、農學院的第一要務就是技術推廣。機構一把手擔任推廣站站長,站內的關鍵成員都是學校的教授,實行科學研究、技術轉化、農業推廣、培訓示范一體化策略。”
借鑒這一經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經在全國建立了28個試驗、示范站,將技術研發、試驗與示范同培訓與推廣相結合。
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建立的圍繞技術創新與示范的“科技小院”也是同樣的模式。他將科研、技術推廣、培訓農民與研究生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常年生活在農村,跟農民捆在一起、打成一片,畢業以后解決農業問題的能力極強。
這種“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的科技助農模式,是服務鄉村振興產業興旺不可或缺的。霍學喜認為,理想狀態下,應該由各個地方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承包”當地的農業片區,提供精準服務。
職業人才靠教育
“扶貧主要靠外力,而鄉村振興必須依靠內生動力,那么人的因素就成為關鍵。”魏后凱在采訪中提到。
“相關部門應配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目標,培養不同類型的職業人才。”霍學喜說,除了專門致力于農業經營且與職業務農能力相匹配的新型農民,根據產業分工,還需要各種職業的農村居民,比如從事加工、物流、旅游、餐飲、社會治理等行業的農村居民。
“在美國,培養、支持一個從來沒有從事過農業的人成為一名合格的農場主需要10年。”霍學喜說,這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不僅需要營造一種氛圍,更需要依靠教育。(胡珉琦)
在山東省博興縣錦秋街道灣頭村,一名村民在搬運草柳編工藝品。目前,在這個有1800多戶村民居住的村莊,900多戶開起了淘寶網店。 陳 彬攝更多
2019-04-17 14:37:035月30日是第三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農業農村部當日在京宣布,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正式啟動,其中包括三年計劃更多
2019-05-31 15:15:15還記得去年的智博會嗎?黑科技、智能家居、機器人、VR AR、自動駕駛……近萬方的展館中,六十多個展位展出了兩三百款人工智能產品,幾乎囊括了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
2018-08-01 15:57:15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岳冉冉、胡喆)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將于5月19日在北京啟動,為公眾開啟一場科普惠民的盛宴。記者是從近日印發的《更多
2019-03-13 11:01:12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日前正式開通上線,只要登錄其官網就可以足不出戶縱覽長三角科技資源信息并預約使用。儀器預約、研發托管、政策更多
2019-05-08 09:27:01第二看臺在前不久舉行的第34屆深圳國際家具展上,由長春闊爾科技公司(以下簡稱闊爾科技)生產的一款智能化垂直滑動窗,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憑更多
2019-05-17 11:22:26科技創新要有載體和平臺,農業領域自然也不例外。科技創新資源有集聚集中的特點,農業領域也不例外。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風起云涌,呼喚更多
2019-05-21 14:55:19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 劉園園乘列車從西寧出發,沿青藏鐵路一路駛向拉薩,途中穿過雪山、戈壁、鹽湖、沼澤、更多
2019-05-24 15:40:19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魏夢佳)近日,北京多所高校舉行2019年校園開放日活動。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多
2019-05-27 14:53:36新華網上海5月26日電(馮孔)5月26日,2019浦江創新論壇·政策論壇在上海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更多
2019-05-27 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