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科技 >
英國采用AI檢測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和健康方面的不平等情況
來源:科技日報 2019-04-19 16:06:00

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正在采用人工智能(AI)分析社會問題。帝國理工學院團隊研發了一種能分析公開街道圖像數據的深度學習計算機方法,可以用于檢測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和健康方面的不平等情況。

研究人員認為,諸如倫敦等大城市,存在大量不平等現象,而詳細的數據測量對于制定、評估那些減少不平等的政策來說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少數國家擁有能進行實時測量、鏈接全面的統計數據集。

為此,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艾薩拉·蘇爾及其同事利用深度學習方法訓練了一種計算機程序,該程序通過可公開獲取的街道圖像和政府統計數據,能檢測英國四大主要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利茲)的不平等情況。經過525860張倫敦城市圖像(對應156581個郵政編碼)的訓練后,再用1%的西米德蘭茲郡、大曼徹斯特郡和西約克郡圖像進行微調,該程序對另外三座城市預測結果的準確度就能與倫敦不相上下。

研究團隊假設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一些特征(如住房質量和生活環境)擁有計算機可識別的直接視覺信號,這些信號包括建筑材料和失修情況、汽車或當地商鋪。結合政府對該城市住房條件、平均收入或死亡率和發病率等結果的統計數據,這些圖像被用來訓練計算機程序,以檢測沒有統計數據的城市中的不平等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這一計算機程序最善于識別生活環境和平均收入方面的差異;而最不善于識別犯罪和自我報告的健康狀況的差異。

總編輯圈點

隨著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的進步,社會學的研究也開始試圖利用AI和數據挖掘為研究手段。這一趨勢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過去無法處理或者被人類研究員所忽視的問題,可以很快浮上水面。因為傳統的分析統計方法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闡釋”效果,而機器學習算法的量化分析手段偏重于“預測”,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建立更完善的模型。不過目前來看,AI尚不能全方位分析社會學種種問題,因此讓傳統方式與新興手段互為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AI 英國 社會不平等
相關文章

AI帶動GPU服務器市場爆發式增長

咨詢機構IDC近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AI基礎設施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GPU服務器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為5 65億美元(約合3更多

2018-05-30 15:11:33
豬再站新風口:網易之后 阿里云要用AI養豬

豬再站新風口:網易之后 阿里云要用AI養豬

網易丁磊身體力行發展養豬事業已經成為了業內的美談。過去8年中,網易公司陸續投入上億元,建造出了生態養殖場。消費者買到豬肉后,還可以更多

2018-06-08 11:29:46

“AI+VR”智能修車為“平安春運”保駕護航

上面的圖是上次入庫整修抓拍的,下面這張圖是這次入庫的走行部狀態,紅色圓圈的部分是系統 ‘找茬’找到的兩張圖不同之處,就是更多

2019-02-18 15:21:02

AI云判讀可撥云見“地”——天智一號星上實時智能

用手機攝影成了普通人的日常,可是和專業攝影器材相比,手機經常感覺力不從心,大視野、廣角、遠距離等等都難以hold住。而一部智能手機跟隨更多

2019-03-25 09:40:59

中國深耕人工智能領先邁向AI時代

坐落于中國西南重慶的云從科技的技術展示廳里,一個個人機交互平臺不斷展示著中國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技術,向參觀者描述人工智能持續發更多

2019-03-26 09:05:11

中國AI企業蓬勃發展 對智能計算機的需求井噴

由于AI企業正在興起,未來智能算力需求市場規模甚至大到暫時無法估量。寒武紀副總裁錢誠說,特別是中國AI企業蓬勃發展,對智能計算機的需求更多

2019-04-22 09:22:56

規范AI換臉,為技術革新劃定法律紅線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二審稿對AI換臉的規定,是在對利用新技術的人和行為進行必要規范。4月20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十三屆全國人更多

2019-04-25 14:25:37
AI深度進入基因和蛋白質領域  人類返老還童將成為可能?

AI深度進入基因和蛋白質領域 人類返老還童將成

人工智能已經深度進入基因和蛋白質領域,這既是醫療、藥物和生命科學與AI聯姻的一種突破,也意味著AI在維護人們健康、延長壽命和提高生命質更多

2019-04-30 16:35:38
哈佛大學科學家利用AI造“夢”  控制猴子大腦

哈佛大學科學家利用AI造“夢” 控制猴子大腦

情報所據哈佛新聞報道,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把猴子的大腦與神經網絡連接起來,試圖刺激猴子大腦中負責識別面部的單個神經元。他們利用更多

2019-05-14 09:21:19

AI大顯身手,探尋宇宙里暗物質的跡象

尋找暗物質,機器比人的眼神好。近期《計算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美國勞倫茲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伯克利實驗室)等更多

2019-06-03 16: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