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科技 >
騰訊啟動戰略升級:“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來源:環球網 2018-09-30 14:11:41

一場來自騰訊的自我革命,已然來臨。

9月30日清晨,騰訊官宣,啟動戰略升級:“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騰訊公司的組織架構在時隔6年后迎來新一輪的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成立六大事業群: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多事之秋,儲糧備冬,在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巨頭如騰訊也表露了其恐懼的一面。騰訊,率先打響了互聯網下半場戰役的第一槍。

“騰訊需要時刻保持前傾,有足夠的危機感和戰略前瞻性才能引領進入下一個時代”,劉熾平如是說。于是,騰訊開始了這一場自我革命:整合云服務,整合內容,整合廣告。

而自我革命的背后往往是深刻的困局和沖鋒的前兆。

落后阿里,爭奪云戰場

提到騰訊,相信用戶可以想到一連串耳熟能詳的產品:QQ、微信、王者榮耀……而媒體所發消息中第一句就提到騰訊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卻讓用戶覺得陌生。這卻與業界的預測非常吻合,騰訊開始將B端業務當作重中之重的領域來對待。

據此前全天候科技《誰在殺死騰訊?》的報道稱,一位來自騰訊總部人士的消息表示,騰訊的這場變革勢在必行,馬化騰去年年底就在內部說過,騰訊要設立一個適應To B業務發展的組織架構,只是至今未下發正式文件。

目前看來,靴子落地。

新成立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將整合騰訊云、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不過騰訊云服務是何時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要單獨成立于一個事業部。也許這得看向另一個巨頭阿里。阿里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阿里云,近十年來阿里云的發展在中國市場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2017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中顯示,阿里云以較大優勢繼續領跑整個市場,營收11.12億美元,市場份額占到了45.5%,接近一半。在剛剛結束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這也意味著阿里云的國際化征程加速。

反觀騰訊云,則一直緊隨阿里其后,雖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但是營收只有2.5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0.3%,在此領域與阿里完全不是同一量級的玩家。

此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曾發布報告稱,阿里云在中國公共云市場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正在急速成長為IT巨頭。而晚起步的騰訊據媒體報道目前在云服務上主要停留在游戲、視頻行業,而在此方面云計算是比較簡單的。

2018年8月5日,北京一家初創公司表示,在使用騰訊云服務器8個月后,放在云服務器上包括備份的數據全部丟失,導致公司幾年來的平臺數據全部丟失。翌日,騰訊云對此回應稱,向該公司表達歉意,愿意賠償該公司在騰訊云產生的實際消費,承諾為該公司提供額外補償。該事件對騰訊云品牌影響頗大。更早些時候,騰訊云曾1分錢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云服務項目,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騰訊云自2013年起對外以獨立品牌出現,卻一直歸屬于SNG,SNG是騰訊架構調整前的社交網絡事業群,以QQ為中心發展多項社交業務。而在組織架構上,騰訊TEG和WXG等均自建云平臺,這導致了騰訊的云業務分散而不能集中火力,本身并無多大賣點。在與阿里的對比上可能還不足以看到騰訊云業務的弱勢,而對比世界互聯網巨頭如亞馬遜、谷歌等公司的B端業務相比,則更是相去甚遠。

當巨頭們都逐漸轉型為IT公司之時,硬件似乎跟不上的騰訊顯得尤為單薄。不知道當年馬云、馬化騰和李彥宏同臺論站,馬化騰卻錯誤地估計了談云計算“現在還太早”,是否已種下了一個錯誤的基因。

在此前騰訊發布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其他業務”(支付及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1%至174.96億元,首次超過了社交網絡,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僅次于網絡游戲。騰訊云在金融、電商和交通等領域的發展,讓騰訊看到了新的希望。雖然落后,但是看起來騰訊要奮勇直追了。而在歷史上,騰訊后發制人的能力已很好地體現在微信支付、騰訊視頻等領域。

火力全開,對陣“頭條系”

騰訊此次架構調整中,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正式成立新組建的內容事業群將包括SNG的QQ、QQ空間、微視;MIG的QQ瀏覽器;IEG的一系列關于網絡文學、動漫與影視等娛樂內容,而OMG業務包括騰訊網、騰訊視頻和騰訊新聞等也歸屬新事業群,至于天天快報和QQ看點這些信息流內容業務同樣屬于此事業群。

從內容架構調整來看,或許這對騰訊來說,意味著與“頭條系”的對壘要火力全開了。

微視在今年暫露頭角,在本月更是上線微信限時推廣,由微信鼎力支持,可以看到騰訊試圖在短視頻領域與今日頭條一搏。此前,微視還一度登頂App Store免費排行榜榜首。在過去幾個月中,騰訊員工像回到了當初騰訊微博拉人入駐的年代,邀請諸多達人入駐微視。業界普遍認為騰訊此舉對標為抖音,抖音目前在短視頻領域處于領跑位置,此前還曾被微信、QQ封閉分享鏈接。騰訊微視此次再出發,不可說毫無機會,但更無從知曉其終局。

而在新聞資訊領域,兩天前,天天快報被傳部分員工轉崗,知情人士還稱“再怎么追趕也追趕不上今日頭條了”,騰訊方面則回應天天快報正在正常運營中,屬于內部常規人員調整。自2015年天天快報上線之后,“頭騰大戰”進展至今,靠算法搭建平臺、進行個性化閱讀推薦,對標今日頭條的快報已然銷聲匿跡,騰訊的子彈似乎已用盡。而頭條看起來毫發無損。

在廣告方面,騰訊此次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此前騰訊第二季度廣告營收為141.1億元,環比增長明顯,同比增長39%。具體拆分來看,媒體廣告和社交廣告收入同比增速出現下滑。而在此前廣告業務就曾有過多次調整,此次所有廣告業務都將統一歸屬CDG部門,此次調整對騰訊來說同樣也是在B端業務的一次加碼。而在相關報告中,騰訊廣告的增長已經被今日頭條超過。

但據作為逆襲典范的騰訊視頻部門的員工透露,領導已經和大家談過話,只是合并到“大文娛門”,“此輪調整未影響到自己,未感知到有什么變化”。而在媒體發稿時,據內部人士透露騰訊新聞部門對此事毫不知情,未作任何預警與準備。合并到平臺與內容事業群的各個業務,未來如何協作發展,相信對騰訊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內容的背后是流量之爭。

背靠微信、QQ,力爭上游的騰訊,在內容方面不會甘于屈居于頭條之下。騰訊此番架構調整將平臺和內容集中在一起,對未來整個內容生態的加持值得期待。

業務下行,游戲仍堅守

此次架構調整之后騰訊的游戲業務將會獨立發展,也就是說IEG事業群只剩下了游戲部門。而在本月初,網傳騰訊因游戲業務影響將裁員6000人。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第一時間回應“今年有3000多人的社招任務”,根本“沒空裁人”。

游戲方面騰訊在第二季度財報中的確表現欠佳,騰訊游戲業務第二季度營收252.02億元,同比增長6%,環比下降12.4%,其中智能手機游戲收入同比增長19%及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人民幣。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曾在今年第二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從營收增長的角度來看,游戲成為了最薄弱的一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玩家最多的游戲還沒有商業化。”

不過就目前游戲行業發展形勢來看,未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主管部門對版號的控制,將會引發游戲公司的焦慮與不安。機構改革導致新成立的主管單位并未對版號審核職責明確,因此“版號審批”處于停滯狀態。而在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有關部門將“實施網絡游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游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作為騰訊最賺錢的王者榮耀近期卻頻頻動作,似乎在展示自己面對監管的誠心響應。昨天,《王者榮耀》宣布啟動小規模人臉識別技術測試,而北京、深圳將率先測試。在此前,王者榮耀還啟動了最嚴實名策略,接入公安數據平臺,這在中國游戲行業來說是首次。而據游戲行業內部人士透露,游戲版號政策的最終確定在今年年底能夠確定就不錯了。

發力B端,整合C端,騰訊此次架構調整讓外界看得明明白白: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騰訊對未來勢在必得。正如馬化騰所言:“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

1998年騰訊成立至今先后經歷3次重大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第一次是在2005年,騰訊升級為BU(Business Unit)事業部制,奠定了業務多元化的基礎;第二次是在2012年,騰訊升級為BG(BusinessGroup)事業群制,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發展潮流。此次架構調整,對騰訊來說更是重大變革。

面對如此重大的調整,昨夜在還沒收到郵件的諸多騰訊員工看來則并不感冒,也許就如同《騰訊傳》中所言:“騰訊自身也對自己的歷史漫不經心。它的檔案管理可以用“糟糕”兩個字來形容。騰訊人居然很輕松地對我說:‘在互聯網行業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未來,昨天一旦過去,就沒有什么意義了。’

未來已來,但騰訊打響的第一槍,還遠遠不能讓自己拿到互聯網下半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附騰訊架構調整前七大事業群:

1、微信事業群(WeiXin Group,簡稱WXG)

微信事業群負責微信基礎平臺、微信開放平臺,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業務的發展,并包括企業微信、微信讀書、郵箱等產品開發和運營,致力于打造微信大平臺。

2、企業發展事業群(Corporate Development Group,簡稱CDG)

CDG(企業發展事業群)作為公司新業務孵化和專業支撐的重要平臺,孵化了微信等產品。CDG催生和整合了互聯網金融和社交效果廣告兩大核心業務,使移動支付工具,微信紅包,朋友圈廣告等新興產品發展,還是國際業務的培育者和開拓者。與此同時,CDG還承擔起了公司投資并購、品牌建設、戰略規劃等重任。

3、互動娛樂事業群(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Group,簡稱IEG)

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是綜合互動娛樂服務品牌,旗下涵蓋游戲、動漫、文學、電影、電競等多個互動娛樂業務平臺。其中,騰訊游戲是騰訊營收的最大板塊,擁有騰訊游戲自研的王者榮耀等手、端、頁游,以及代理的英雄聯盟等游戲。此外還有騰訊動漫平臺,騰訊文學業務,騰訊影業以及騰訊電競業務。

4、移動網絡事業群(Mobile Internet Group,簡稱MIG)

自公司宣布升級移動互聯網戰略,MIG(移動互聯網事業群)聚焦于移動互聯網基礎平臺,調整后的MIG聚焦于瀏覽器、安全、搜索、應用平臺等平臺型業務。

5、網絡媒體事業群(Online Media Group,簡稱OMG)

網絡媒體事業群OMG是騰訊的全媒體業務平臺,旗下包括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騰訊視頻等品牌。

6、社交網絡事業群(Social Network Group,簡稱SNG)

社交網絡事業群SNG以QQ與QQ空間為基礎打造大社交平臺,為用戶提供通訊與社交網絡等綜合性服務,并不斷拓展QQ音樂、騰訊課堂、QQ物聯等增值業務;同時,通過騰訊云不斷提供合作伙伴的云服務。

7、技術工程事業群(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簡稱TEG)

技術工程事業群TEG是騰訊內部的技術支撐平臺,為公司提供運營解決方案和服務支持。(責任編輯:單征宇)

關鍵詞: 騰訊 大調 阿里
相關文章
豬再站新風口:網易之后 阿里云要用AI養豬

豬再站新風口:網易之后 阿里云要用AI養豬

網易丁磊身體力行發展養豬事業已經成為了業內的美談。過去8年中,網易公司陸續投入上億元,建造出了生態養殖場。消費者買到豬肉后,還可以更多

2018-06-08 11:29:46

民生科技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

6月7日,在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中國民生銀行發起成立的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民生科技與阿里云將共同更多

2018-06-14 14:32:52

阿里云再次宕機回應稱已全部修復 將根據SLA協

阿里云并未公開詳細賠償細節;業內人士稱,用戶可選擇多云部署,以避免宕機損失阿里云又宕機了,這一次發生在午夜。3月2日23時55分左右,阿更多

2019-03-04 09:31:13

阿里巴巴頻繁入股快遞公司 “三通一達”僅剩韻

阿里巴巴將投資46 6億元,間接獲取申通14%股權,此舉被看作是入股圓通、百世、中通后續頻繁入股快遞公司的阿里巴巴,終于集齊三通。繼圓通更多

2019-03-12 09: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