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陜西省寶雞市千陽縣。每棵果樹旁邊都有滴灌裝置,掃描裝置上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每棵果樹的施肥、澆灌等情況,數據匯聚到阿里云的ET農業大腦上,改變了果農以往低效的工作方式。視覺中國供圖
“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四川的特驅豬場裝上了“黑科技”,接入人工智能(AI)的攝像頭能識別豬場里每一頭豬。700公里外,陜西的海升蘋果園、國強甜瓜圃也開始用AI幫助種植。為了能實現用AI養豬,阿里云的工程師在養豬場工作了71天。
6月7日,云棲大會·上海峰會正式發布阿里云ET農業大腦,希望將AI與農業深入結合。在展會現場,觀眾們紛紛嘗起了用AI技術種植的甜瓜,“扮演”了一回“吃瓜群眾”。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而在生產成本、農產品安全、環保平衡、疾控預防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痛點。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AI要和產業結合才有價值,我們希望用AI幫助農戶農企‘對癥下藥’,實現中國農產品‘三級跳’,即更安全、更營養、更值錢。”
“今年打工不出門,智能養豬到家門”“智能養豬搞得好,照顧家里老和小”……這幾條標語曾刷遍西南農村和朋友圈。德康集團、四川特驅集團和阿里云的合作成為關注熱點,也邁出了用AI養豬的第一步。
現在,特驅豬場鋪上了連接ET農業大腦的攝像頭,解決了人工大規模養殖的深度拓展和降本增效問題,還形成了更智能、更精細的養殖模式,預計今年每頭母豬可以多生3只小豬,養豬死淘率可以降低3%左右。
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每一頭生豬都有自己的檔案,包括品種、天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軌跡、免疫情況等,這些數據可用于分析行為特征、料肉比等。同時結合聲學特征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判斷是否患病,預警疫情。
“有了ET農業大腦,我們可以準確地知道每一頭生豬的運動量,公里數可以成為判斷豬肉品質的新標準。未來,我們想要的是一頭跑了200公里的好豬,而不再是一頭200斤的豬。”胡曉明說。
在陜西,10000畝海升蘋果的生產資料已經匯聚到ET農業大腦,可以對每棵果樹進行個性化管理。果農再也不用一筆一劃記錄每棵果樹的澆水量、施肥量、施藥量,再分頭錄入匯總給管理層。一部手機、一個管理軟件,就可以實時記錄、實時同步相關人員。通過對這些歷史數據的智能分析,ET農業大腦能建立起一整套知識庫,指導果農播種、施肥和耕作,提供最優決策;還可以進行智慧選址,針對不同品種的果樹選擇最適宜的水土環境。預計ET農業大腦可以幫助果農每畝地節省200元以上成本,整個海升集團每年可節省約2000萬元人民幣。
國強甜瓜所在的閻良區是西安下屬的農業生產縣區,目前有近600戶貧困戶。閻良區甜瓜總產量達20余萬噸,是該地區的主要特色農產品,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8年,阿里云和西安扶貧辦啟動了智慧農業合作,國強合作社是主要合作對象,ET農業大腦裝到了國強甜瓜圃:每個甜瓜都有一個二維碼身份證,對甜瓜全生命周期進行監控,確保瓜農按照標準化手冊操作,不打激素,讓每一個瓜長足天數,是真正的“瓜熟蒂落”。
借助天貓生鮮、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阿里巴巴全生態的力量,還能為國強農戶提供金融、物流、銷售端能力,更好地實現鏈路管理。普通甜瓜每斤售價僅1元,但有技術含量的國強甜瓜可以賣到每斤3元。現在,可溯源的國強甜瓜已經在天貓開始銷售。
未來,ET農業大腦也將幫助消費者吃到更健康更綠色的食品。當天,“瓜臉識別”在手機天貓上線,背后是相關的AI算法、圖像識別等能力。用手機拍一拍,消費者就可以識別甜瓜的成熟度,這一技術還有望用到其他生鮮產品上。
高鐵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典型成果,也是代表中國速度的一張國家名片。是什么激發了中國鐵路人自己研制高鐵的決心?既然測試速度早已經超過了400更多
2018-06-11 09:49:1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日內瓦6月11日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羅伯特·萊格沃爾德(Robert Legvold)博士在盧森堡預防核災難國際論壇期間表更多
2018-06-13 09:35:34北斗導航定位相關產業的技術門檻高、市場化特性強,各地如不認真甄別,盲目上項目、給扶持,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沖擊北斗軍民領域產業的更多
2018-06-15 14:35:41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李傳鋒、柳必恒等人,首次利用四維糾纏態實現量子密集編碼,達到2 09的信道容量,創造了當前國際更多
2018-07-26 12:09:30今年7月29日,第三十三、第三十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上天。更多
2018-08-01 16:02:41記者2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天和空間站核心艙將以1∶1實物形式(工藝驗證艙),參加11月初舉行的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這是我國更多
2018-10-24 14:54:282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基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中中華華更多
2019-02-28 14:40:50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進步神速,去年在軌道火箭發射總數上首超美國,年初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填補人類歷史空白。而美國方面不更多
2019-03-06 08:33:1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下簡稱產權組織)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通過產權組織提交的全部國際專利申請中,半數以上來自亞洲,中國、印度更多
2019-03-20 08:39:21日前,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發布首個《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19》?!秷蟾妗凤@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截至2018年底,擁有近12億獨更多
2019-03-22 16: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