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科技 >
  • 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中遠海運天秤座”輪迎來首航

    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中遠海運天秤座”輪迎來首航

    日前,“中遠海運天秤座”集裝箱貨輪(簡稱“天秤座”輪)從國內出發,開啟了其遠東至西北歐航線的處女航。

    2018-08-15 08:57:06

  • 中國宮頸癌篩查技術獲世衛組織資格認證

    中國宮頸癌篩查技術獲世衛組織資格認證

    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研發的宮頸癌快速篩查技術——careHPV檢測,成功獲世界衛生組織資格認證,這意味著它將能夠進入國際市場,惠及全球更多貧困地區的婦女

    2018-08-15 08:47:01

  • 數字貨幣,遭遇熊市“錢”途堪憂?

    數字貨幣,遭遇熊市“錢”途堪憂?

    日前,“麥當勞紀念幣遭瘋搶”上了話題熱搜榜,星巴克辟謠稱不接受加密貨幣付款的消息也引發媒體熱議。

    2018-08-14 10:53:56

  • 跟著電腦,跑得飛快

    跟著電腦,跑得飛快

    那時候,全國上網計算機加起來29 9萬臺,全國網民數量是62萬。這應該是關于中國互聯網的第一組官方數據,和今天比,21年前的故事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2018-08-13 15:26:03

  • 無人智能貨柜想解買菜難題

    無人智能貨柜想解買菜難題

    想買到心儀的生鮮食品,消費者的途徑越來越多了。最近,在北京的100多個社區,一種新型的“在樓下”無人智能貨柜做起了生鮮的生意。

    2018-08-13 15:12:11

  • 打開人造生命的大門 這回中國人工合成領先一步

    打開人造生命的大門 這回中國人工合成領先一步

    他們(中國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只有1條染色體的新酵母菌株,顯示了中國在建立起可持續的科研生態體系方面的投資和眾多努力,有利于基礎研究的開展和探索關于生命的基本問題?!?/p>

    2018-08-13 11:48:46

  • 瞄準超算皇冠: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正式啟用

    瞄準超算皇冠: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正式啟用

    5日,國產超算研制向著這一皇冠又邁進了一步: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完成部署,并正式啟用。

    2018-08-10 11:36:26

  • 互聯網云緣何故障頻出

    互聯網云緣何故障頻出

    創業公司“前沿數控”8月5日發文稱,公司存放在騰訊云上的精準注冊用戶以及內容數據全部丟失,并且不能恢復,造成公司平臺全部停運的狀態。

    2018-08-10 10:47:32

  • 重新認識銀河的模樣

    重新認識銀河的模樣

    8月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由其管理和運行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已圓滿完成一期光譜巡天觀測。

    2018-08-08 14:30:34

  • “刷臉”究竟有多靠譜

    “刷臉”究竟有多靠譜

    面部識別技術越來越先進,并不斷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樂觀地認為,“刷臉”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墒?,“刷臉”真的靠譜嗎?至少從目前看,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2018-08-07 16:32:30

  • 科技部:政策“組合拳”凈化科研生態

    科技部:政策“組合拳”凈化科研生態

    近日,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緊鑼密鼓地出臺,科研誠信建設打出政策“組合拳”。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通過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正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制度化建設、凈化科研生態環境。

    2018-08-07 15:20:01

  • 中國航天發布“捷龍”火箭

    中國航天發布“捷龍”火箭

    唐亞剛表示,未來該公司將依托一院的研產優勢和技術支持,采用“公司化、商業化、市場化”運營方式,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航天產品。

    2018-08-01 16:04:34

  • 地理信息技術打造“數字中國”

    地理信息技術打造“數字中國”

    今年7月29日,第三十三、第三十四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上天。

    2018-08-01 16:02:41

  • 2018智博會臨近阿里、螞蟻、菜鳥的新科技都在這里

    2018智博會臨近阿里、螞蟻、菜鳥的新科技都在這里

    還記得去年的智博會嗎?黑科技、智能家居、機器人、VR AR、自動駕駛……近萬方的展館中,六十多個展位展出了兩三百款人工智能產品,幾乎囊括了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8-08-01 15:57:15

  • 我首次利用四維糾纏態實現量子密集編碼

    我首次利用四維糾纏態實現量子密集編碼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的李傳鋒、柳必恒等人,首次利用四維糾纏態實現量子密集編碼,達到2 09的信道容量,創造了當前國際

    2018-07-26 1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