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吳強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
“目前,中國的民用無人機可以用來航空測繪、電力巡查、農業植保、物流運輸等;未來,無人機將發展成空中機器人,實現維修、裝配、制造等用途。”8月1日,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吳強在第一屆中國長沙無人系統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據了解,中國無人機研究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90年代取得實質性進展,現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無人機體系。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無人機企業達到1.6萬家,培訓機構230家,發展十分迅速。
吳強介紹,從目前來看,中國民用無人機還存在許多技術難題,比如大載荷和起降環境不具備、空中拍攝定位不精準、電路連接件可靠性不強、高光譜傳感器能耗大、缺乏長航時作業能力等。“如果使用小飛機,它的載荷重量和飛行能力就不足,而大飛機成本又太高。”
“拿航空植保舉例,僅我國黑龍江和新疆墾區的農場,往往成十萬畝以上的規模,需求量巨大;使用無人機撒播農藥解決了人力撒播的低效率和地面機器不能進入等問題。”吳強說,從實際操作來看,植保無人機有三個問題:一是運行速度遠低于經濟飛行速度,能耗太高;二是載重小,日作業能力不足,增加載重機器損耗就增大;三是作業傭金偏少,成本偏高,利潤低,往往依靠轉租、培訓等方式轉嫁風險。
對此,吳強認為,未來民用無人機的發展方向為空中機器人,用無人機技術去改良地面機械。“我們必須要考慮能量的問題,比如讓巡線無人機掛在電線上運行,讓高空作業無人機固定至高樓外墻某處,來開展釘釘子、打管子、修理等靈活作業;能落地作業的,絕不飛行作業。”
吳強表示,人在環VR技術是空中機器人的一個重要核心,起到的作用將十分明顯。“比如人在環機械手可以精準傳遞人的動作和觸覺,這種VR技術還擁有高清晰度無延遲圖傳和浸入式的虛擬環境等功能。”
據悉,上述論壇由長沙市云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主辦,中電集團54研究所、湖南航天機電設備與特種材料研究所協辦,300余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及企業高管參加,旨在促進行業交流,加速推進無人系統在工業與民用領域的應用。
今年3月,國家科技部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安排進行公示,由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山東電力)牽頭申更多
2019-04-24 09:56:28中國機器人領軍企業機器人(300024 SZ)經營業績持續承壓。10月26日晚間,機器人披露2021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 71億更多
2021-10-28 08: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