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內 >
中國制造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8-06-04 10:13:19

為更好地融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國制造業正不斷開放,以創新驅動的先進制造業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的開幕式上表示,加大對外合作,加強交流溝通,共同應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競爭合作,是中國基于對自身的認知。

得益于開放與創新,中國制造業40年來實現了迅猛發展,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條、適應全球標準的品質保障體系。

當今世界,科技帶來的變革遠大于過去任何時期。快速的創新、應用和迭代不僅催生出眾多新的市場,也勾勒出產業發展新的“起跑線”,重塑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

以人工智能為例,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在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領域走在世界前沿,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抓創新就是抓機遇,謀潛力。”辛國斌說,既不能將“一步之遙”演變為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要加速前沿科技攻堅,搶抓發展先機。工信部正加快引導高端裝備、精密儀器等先進制造重大生產力布局,讓創新成果加速落實到產業中。

“培育和發展先進制造的任務依然繁重。”辛國斌說,原始創新、工業基礎、核心技術和材料創新問題不解決好,先進制造發展同樣面臨被“低端鎖定”的風險。在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態勢下,加大創新力建設尤為迫切。此外,做好品質革命,重塑價值鏈條,既是消費升級的需要,也是全球競爭的倒逼。

“即使是在智能化、自動化大力推進的今天,對機器的打磨、對精度的控制等仍是擺在制造業面前的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突破。”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說,一方面要夯實工藝、材料等制造“筋骨”,另一方面,也要加速推動更多產品和全球“對標”,建立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更重要的是,創新既決定著未來的機遇,也有著厚重的現實意義。補上制造短板,帶動存量升級,不少傳統領域“舊貌換新顏”。

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鑄造業的安徽應流集團為了改變產品“成噸賣”的發展困境,將價值鏈延伸至“高尖端”,生產的航空發動機用單晶葉片實現了“按塊”供貨、以“克”定價,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全球最大的燃氣輪機工廠提供單晶葉片。

持續推進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讓應流集團的尖端鑄件已能與世界一流水平比肩。安徽應流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嚴金亮表示,目前公司在國外設有多家研發中心,企業核心合作伙伴多為世界500強企業,和全球制造業緊密合作已經是公司十分明確的未來發展戰略之一。

事實證明,中國制造業只有瞄準全球市場,提高國際合作水平,不斷做大做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加入國際產業合作,推進全球制造業進一步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產業的發展依靠于經濟全球一體化。”工信部總工程師陳因說,中國制造業還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激發先進技術融合創新,并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為外商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

德國工業聯合會副主席烏爾里奇·格里洛在大會上表示,中國和德國在制造業領域需要開展深入而長遠的合作,共同應對新的全球經濟變化,特別是制造業未來的升級。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重點。放眼未來,在制造大國的基礎上,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將是中國制造業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互利共贏、開放合作也將是中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根本原則。(記者 齊湘輝 姜剛 曹凱 馬姝瑞 陳尚營)

關鍵詞: 中國制造 新工業
相關文章

中國制造持續優化全球價值鏈 彰顯工業設計重中之

2020中國制造之美年度評選頒獎典禮28日在南京舉行。評選吸引了3000余家企業和近7000件作品,創評選開辦以來新高。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趨勢彰更多

2020-12-30 0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