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風險水平呈現減弱態勢 理財凈值型產品規模占比繼續走高
來源:證券日報 2019-08-12 11:36:22

■本報記者 呂東

今年第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整體系統性風險水平呈現出減弱態勢。

普益標準日前發布的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系統性風險監測簡報顯示,雖然資金來源方風險水平有所上升,但在銀行理財機構風險和資金投向方風險均減弱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整體風險出現震蕩下行態勢。

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前兩個季度,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水平穩中有降,資金來源方風險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隨著銀行轉型進程逐步加快,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逐步顯現,剛性兌付行為有望進一步緩解,期限錯配現象將得到糾正,預計第三季度銀行理財機構的風險水平仍會趨于下行。”

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

震蕩下行

風險監測簡報顯示,2019年二季度,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震蕩下行。整體來看,在剛性兌付行為緩和、期限錯配進一步緩解、信息不透明度改觀以及資產負債網絡關聯度減弱的共同影響下,當季銀行理財機構風險指數繼續保持緩和狀態。

首先,銀行理財凈值型產品規模占比繼續走高,緩和銀行剛性兌付行為。2019年二季度,市場存續凈值型理財產品9494款,環比上升16.36%,凈值產品規模占比繼續提升。

第二,期限錯配現象進一步緩解。2018年4月份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從二季度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由一季度的121天上升至138天,增幅達14.05%,上升勢頭明顯。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的進一步延長使得銀行產品端與資產端的期限差距縮小,有效緩和因期限錯配帶來的流動性風險,進而降低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概率。

第三,信息不透明程度有所改觀。銀行信息披露質量在二季度整體較高,普益標準在對銀行預期收益型產品發行、到期、運行三個方面信息質量,以及對銀行凈值型產品凈值披露質量和頻率考察后發現,各類銀行在對這兩類產品信息披露質量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雖然部分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信息披露質量仍有提升空間,但總的來說,銀行信息披露質量總體改善,降低了系統性風險爆發的可能性。

第四,資產同質性繼續提高。銀行理財產品二季度投資于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資產的規模占理財產品總規模的比例較一季度繼續提升。轉型期內,銀行對新產品的資產投向仍以傳統的低風險資產為主,體現出銀行在轉型過程中穩健的風格。

第五,資產負債網絡關聯強度持續減弱,有助于規避風險在銀行機構間的相互傳染。數據顯示,銀行同業產品規模占理財產品總規模的平均比重由一季度的1.43%降至1.01%,其中,5月份同業理財產品規模占理財產品總規模的比重創下自2015年1月份以來的新低。在監管推動同業業務回歸流動性管理本源的過程中,同業理財規模占比持續下降趨勢明顯。

受債市、股市回落影響

理財資金投向指數下行

受今年二季度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風險回落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方風險指數總體呈現下行趨勢,在此期間,除宏觀經濟和衍生品市場的部分風險指數波動上行外,資金投向方的主要指標多數呈現明顯的下降走勢。

債券市場方面,作為銀行理財重要投資對象的債券,其收益與價格波動率整體下行,信用利差大幅縮小,共同推動債券市場總體風險水平下降。而在股票市場,進入二季度,股票市場整體迎來回調,投資熱情回歸理性區間,股票市場風險不確定性回落,二季度末股票市場風險指數回歸今年年初水平。

此外,衍生品市場風險在當季度出現上升。二季度受匯率和黃金價格波動率上升的影響,衍生品市場波動率明顯上升,衍生品市場風險存在顯著提高。但由于衍生品在銀行理財資金投向中的占比較低,其變化對資金投向方整體風險水平的影響較小。

與此同時,2019年二季度資金來源方風險有所上升。

普益標準指出,從投資者行為來看。理財產品在第二季度處于凈申購狀態,投資者的申購規模超過贖回規模,但6月份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贖回規模有所增加。投資者對于保證收益型產品由凈贖回轉為凈申購,說明經歷資本市場震蕩后,投資者風險偏好明顯降低。

相關文章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取到了一組全新一代E級敞篷版車型的國內路試諜照。新車采用了軟頂機械敞篷結構,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奔更多

2018-01-08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