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老兵、山東富豪高元坤加速推進旗下資產證券化。
繼將力諾特玻推進創業板之后,高元坤旗下的又一家公司正在沖擊A股市場。這家公司就是其醫藥板塊核心資產山東科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源制藥)。
科源制藥曾試圖借殼*ST亞星未果,遂轉身直接IPO。不過,這次IPO能否順利,難以判斷。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高元坤曾通過力諾投資、力諾集團高比例持股科源制藥,奇怪的是,在IPO之前,高元坤大規模轉讓股權,借此套現超過2億元。IPO之前,為何大規模拋售股權,至今仍不為外人所知。
科源制藥本次IPO的底氣是,2020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同比翻了一倍多。
不過,科源制藥此前向大股東收購的力諾制藥,持續虧損,已經成了業績拖累。
科源制藥存在一定的財務壓力,公司擁有的31處房產中,其中27處因為借款而被抵押。
實控人為何在IPO前大舉套現
科源制藥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高元坤大舉套現不乏詭異。
在資本市場,科源制藥并不是陌生面孔。去年初,科源制藥和宏濟堂曾出現在A股公司*ST亞星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中。交易完成后,宏濟堂和科源制藥將實現重組上市,高元坤也將成為*ST亞星實際控制人。不過,由于交易各方就核心事項未能達成一致,科源制藥首次資本運作以失敗告終。
借殼不成,改而直接IPO,不同的是,這次主體只有一個,即科源制藥,而宏濟堂暫時沒有新的動向。
今年6月24日,科源制藥向上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并進行了預披露。
招股書顯示,科源制藥成立于2004年,由科峰制藥、申英明出資設立,當時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科峰制藥系高元坤實際控制的力諾集團旗下公司,而申英明系代持。
2015年,科源制藥完成股改,股東變成力諾投資、力諾集團,分別持股95%、5%,注冊資本為2800萬元。此時,高元坤對科源制藥幾乎是100%間接直接控股。
此后,科源制藥的股權結構密集變動。2019年初,力諾投資、力諾集團對科源制藥的持股比分別為45.86%、32.59%。隨后其股權結構再度大幅變動。
2019年3月,魯康投資作價750萬元將所持科源制藥0.86%股權轉讓給鑫順達,并受讓力諾集團2.59%股權,交易價格為2250萬元。與此同時,力諾集團還分別將所持科源制藥3.45%股權、1.64%股權轉讓給財金投資、財金科技,轉讓價格均為15元/股,交易價款分別為3000萬元、1425萬元。
這是科源制藥股權結構變動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三個高峰期為去年7月后。
去年7月,力諾集團分別將所持科源制藥10.34%股權、2.07%股權、4.83%股權轉讓給問澤鴻、倪劍、王瓊,交易價款分別為9000萬元、1800萬元、4200萬元。去年10月,力諾集團又將科源制藥4.97%股權轉讓給濟南財投,交易價款為4320萬元。
今年2月,力諾集團再次進行股權轉讓,云聚投資受讓其轉讓的科源制藥2.59%股權,交易價款為2550萬元。這一次的轉讓價格為17元/股,略高于此前轉讓的15元/股。
至此,科源制藥的股東達到13位,力諾投資的持股比例不變,仍然為45.86%,而力諾投資的持股比例銳降至0.12%,減少了32.47%股權。
不考慮2015年至2019年初的股權轉讓,僅僅是2019年3月以來,公司IPO報告期內,力諾集團通過上述密集股權轉讓合計套現2.85億元。力諾投資為力諾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而高元坤持有力諾集團80%的股權。據此計算,高元坤在科源制藥IPO前已經套現2.28億元。
只是,借殼上市、IPO上市之前,高元坤為何要大規模減持套現?至今仍讓人不解。招股書顯示,高元坤持有的力諾集團股權、力諾集團及力諾物流持有的力諾投資股權不存在質押或其他有爭議的情況。這說明,高元坤并不缺錢。
關聯收購虧損公司拖累業績
實控人在沖擊上市之前大規模套現讓人不解,科源制藥收購虧損公司也同樣讓人不解。
科源制藥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降糖類、麻醉類、心血管類及精神類等重點疾病領域。原料藥產品主要包括格列齊特、鹽酸二甲雙胍、鹽酸羅哌卡因、單硝酸異山梨酯等,化學藥品制劑產品主要包括鹽酸氟西汀分散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以及單硝酸異山梨酯片等,其中15個藥品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10個藥品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其經營業績方面有些異常。2013年,科源制藥實現營業收入1.33億元,凈利潤只有87.87萬元。2014年、2015年,其營業收入分別下降0.15%、7.54%;凈利潤反而大幅增長956.78%、55.16%至928.56萬元、1440.74萬元。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0億元、2.39億元、2.71億元、3.11億元,逐年增長。同期,其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46億元、0.20億元、0.30億元,同比變動128.63%、39.71%、-54.33%、5.78%,存在明顯波動。期間,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1億元、0.45億元、0.37億元、0.25億元,同比變動115.06%、43.73%、-17.91%、-33.20%。
上述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則明顯波動,其中,2018年、2019年,扣非凈利潤連續兩年下降。
奇怪的是2020年,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18.02%,但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69億元、0.62億元,同比突然大幅增長127.73%、152.70%。
為何會出現如此詭異現象?科源制藥并未在招股書中進行解釋。
今年上半年,科源制藥的經營業績繼續保持增長,且變動幅度大體相當。其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凈利潤0.40億元、扣非凈利潤0.43億元,分別占2020年全年的58.04%、57.97%、69.35%。
科源制藥的經營業績波動,可能與全資子公司力諾制藥有一點關系。
力諾制藥成立于2002年5月14日,注冊資本一直為8800萬元。根據招股書,2019年3月,為減少關聯交易、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公司向力諾投資、力諾集團收購力諾制藥100%股權,交易價格參照其凈資產賬面價值為5467.42萬元。
就是這家子公司,持續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力諾制藥分別虧損1803.82萬元、2895.92萬元、1615.13萬元、448.02萬元。截至去年底,其凈資產為-794.81萬元。
由此可見,在IPO關鍵期,收購一家持續虧損的企業,似乎成了科源制藥業績拖累。
科源制藥稱,力諾制藥虧損金額較大,主要原因是其業務規模較小,仍處于市場拓展階段,同時,其大力投入研發項目,使得研發費用金額較高。公司表示,若力諾制藥未來無法成功拓展市場或研發進展不達預期,其經營情況可能持續惡化,進而影響公司整體盈利水平。
研發人員占比5.57%不達標
近年來,中國醫藥市場越來越重視創新藥,因此,研發與創新成為衡量一家醫藥企業是否具備持續成長性的重要因素。
科源制藥聲稱其專注于化學原料藥的研發和制造,一直以新工藝、新技術作為內部發展動力,通過持續的工藝改進和研發創新,不斷提升技術能力,致力于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產品。為此,公司還獲評為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山東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系列稱號,還被列入2021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
但是,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看,科源制藥并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標準,尤其是研發人員數量。截至2020年底,其研發人員數量為30名,占當期員工總數480名的6.25%,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人員占比10%的標準。
不僅如此,隨著時間推移,科源制藥的研發人員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在減少。今年6月底,其研發技術人員數量為27名,占公司勞動合同總人數的5.57%,占比也在進一步下降。
研發投入方面,2019年、2020年,科源制藥的投入分別為0.31億元、0.2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7.59%。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0.1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10%,明顯下降。
除了研發不突出外,科源制藥還存在資金不足、產能利用率不高等諸多短板。
本次IPO,科源制藥計劃募資3.50億元,其中,1.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本次募資總額的38.57%,剩下的2.15億元用于原料藥綜合生產線技術改造、藥用原料綠色智能柔性生產線、研究院建設及藥物研發等項目。
將接近40%的募資補充流動資金,源于科源制藥資金并不充足。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0.60億元。
招股書披露,為了融資,科源制藥將其擁有的31處房產中的27處抵押。此前,公司存在轉貸等違規行為。
本次IPO募資中,科源制藥還有擴產計劃。實際上,整體上,公司產能利用率并不高。2020年,公司格列齊特、鹽酸二甲雙胍、鹽酸羅哌卡因、單硝酸異山梨酯、OR10127、化學藥品制劑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2.23%、51.52%、58.15%、75.55%、21.53%、21.65%,今年上半年,仍然只有格列齊特產能利用率超過80%,而單硝酸異山梨酯的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至16.40%。(長江商報記者明鴻澤)
石聚彬自以為找到了新的發力方向,但前景難料,市場普遍不看好。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紅棗食藥同源峰會上,紅棗第一股好想你(002582 SZ)更多
2021-11-01 13:49:20IPO前爭相入股以分享上市盛宴,深圳安培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培龍)可能難以達到一眾資本預期。2004年,鄔若軍、黎莉夫婦等出資百萬創更多
2021-11-29 13:31:072021年或許將成中通客車上市后最困難的一年。近日,中通客車(000957 SZ)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虧損2 1更多
2021-10-18 16:12:45全國擴張銷售渠道的酒鬼酒,營收大增的同時產能已不夠用。10月15日,酒鬼酒(000799 SZ)公告稱,前三季度凈利潤為7 1億元至7 3億元,同比增更多
2021-10-18 16:21:58一上市業績就變臉,國邦醫藥(605507 SZ)變臉比翻書還快。近日,國邦醫藥發布2021年三季度報告。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 13億元,更多
2021-10-22 15:05:32永安藥業近日披露三季報,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1 3億,同比增長26 3%;實現歸母凈利潤8240 8萬,同比下降28 1%。其中,三季度更多
2021-10-29 11:44:46三峽旅游(002627 SZ)日前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6 25億元,同比增長18 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633更多
2021-10-29 11:47:39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的影響正在消減,樂普醫療為何依然凈利大幅下滑?近日,樂普醫療(300003 SZ)發布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更多
2021-11-01 13:34:44上市九年,美亞光電(002690 SZ)首次推出股權激勵計劃。10月31日,美亞光電公布,擬定向發行290萬股用于股權激勵,激勵目標為,三年營收增速更多
2021-11-02 14:39:29今年以來,湖北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4731 56億元,兩年平均增長3 1%,增速據全國首位。截至目前,全省120家上市公更多
2021-11-09 10:21:05